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林书院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林书院

分类:【传统文化】

明代著名书院。故址在江苏无锡市。原为北宋学者杨时讲学之处,后即以其地作为书院。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废为僧舍。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顾宪成重修,榜其门额曰“东林书院”,并与高攀龙等讲学其中。东林士人反对明代中叶著名学者王守仁之说,不拘守程朱理学,提倡气节,讲求实学。一时远近名贤,同声相应,形成东林学派,对当世影响很大。东林将学术活动与政治斗争密切结合,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抨击当权宦官,使书院既为教育机关、学校机关,又为舆论和政治活动中心。由此遭到当权者忌恨,被称为“东林党”而遭迫害。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朝廷诏毁东林书院。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稍加修复。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再次重修。

明代著名书院,亦称龟山书院。其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号龟山)讲学之所,地属东林庵,后即以其地改建书院。元代废为僧舍。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顾允成等在当地官府的支持下于旧址重筑学舍,建东林书院。邀请江、浙学者在此相与讲德论学,由顾宪成、高攀龙、叶茂才相继主持其事,并聚众讲学其中。书院有一整套院规和会议仪式。院规以朱熹《白鹿洞教规》为准绳,告诫生徒做到“知本”、“立志”、“整肃习气”等。顾宪成亲拟《东林会约》,阐明讲学宗旨为“饬四要”、“破二惑”、“崇九益”、“屏九损”。规定每年春季或秋季,举行一次大会。除正月、六月、七月、十二月为祁寒盛暑季节休会外,每月举行一次小会,各三日。会上自由讲论研讨,形成相互问难的讲会制度。在讲会过程中,经常和以诗歌,使之涤荡凝滞,开发性灵,活跃思想,被时人称为“东林学派”。他们讲学聚会,名为交流学术,实为讽议朝政,即以清议为武器,抨击阉党,讽论朝政,裁量人物;反对明哲保身,提倡不畏权贵,刚直不阿,被誉为“东林精神”,又称之为“东林党”。天启五年(1625年),党祸大作,诏毁天下书院,东林书院首当其充,高攀龙投水自沉,书院亦遭拆毁。魏忠贤颁布东林党人榜,生者削籍,死者追本,已经剥夺者禁锢。但东林党人不畏强暴,书院虽毁,仍日趋书院旧址讲习不辍。崇祯六年(1633年)重修。清代亦多次重修,渐复原制。

明代著名书院 。原址在江苏无锡城东南隅。初为北宋杨时讲学处。元代废为僧寺。明正德年间,无锡举人邵宝继承杨时讲学之志,在城南构堂曰东林书院,王守仁为之记,旋废。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顾宪成革职回籍,与弟允成讲学泾上,门生云集,寓所不能容,即与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等捐资,于三十二年(1604年)就杨时讲学故址兴建东林书院,有大门、仪门、丽泽堂、川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斋舍等。建立东林讲会。顾宪成订立《东林会约》,以孔子、颜回、曾参、子思、孟子之思想为讲学要旨,以朱熹《白鹿洞规》为院规,增“饬四要,破二惑,崇九益,屏九损”条。招集士绅讲学,“探性理之要,询治道之原”。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每会会期三天,每会公推一人主讲一题,往往是四书五经中的一章一节,讲时众人“虚怀以听”,讲论已毕,可以“诘难”、“问学”。在讲会过程中,经常和以诗歌,使之“涤荡凝滞,开发性灵”,活跃思想。讲会将讲学与议政结合起来。顾宪成为书院题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至今还刻存在书院旧址的石柱上,反映了东林学士立志救世,务为世用,忤时抗俗的气节,开书院讲学“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之风。一时朝野人士争慕与游,同声响应,“咸以东林为归”。成为全国讲学和议政的中心,遂为执政者忌恨,被斥为“东林党”。天启五年(1625年),阉官魏忠贤兴党狱,毁书院,驱除讲学之人。次年,东林书院被毁。崇祯元年(1628年)冤案昭雪,建筑稍复。清顺治至道光年间,先后修葺多次,规模较明代为大。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学堂。

在无锡市。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为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弟子杨时讲学之地,后荒芜。南宋时建有杨时祠堂。元至正十年(1350年)改建为东林庵。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革职回乡的原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与顾元成、高攀龙、钱一本等捐资重建东林书院。当时,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顾宪成、高攀龙等在书院讲学,议论朝政,抨击时弊,反对矿监、税监的掠夺,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被称为“东林党”。天启五年(1625年),当权宦官魏忠贤矫诏毁天下书院,伪造《东林点将录》等文件,大肆捕杀东林党人,并于翌年拆毁东林书院。崇祯皇帝即位后,逮治阉党魏忠贤,东林冤案得以昭雪,并重建东林书院。以后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仪门、丽泽堂、依庸堂、碑亭、石牌坊、道南祠等建筑,陈列有关东林书院的文物资料。依庸堂内有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古代著名书院之一。原址在今江苏无锡市。北宋杨时讲学于锡邑东林,后以其地为书院。元代至正年间曾废为僧舍。明万历二十二年吏部文选司郎中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重修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此以讲学为名,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抨击阉党,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多相应和,名声远振,事发后,被称为“东林党”。朝廷为此大兴党狱,诏毁全国书院,东林书院首当其冲。明崇祯年间复予重建。旧址中的内祠堂等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现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