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突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突厥分类:【传统文化】 一作“北突厥”。古国名。突厥汗国分裂后的东支。首任可汗为沙钵略(亦作始沙罗可汗,名摄图,?―587)。首府初设在鄂尔浑河上游于都斤山,后移至土拉河畔。初,五可汗分立,势成割据:沙钵略堂弟处罗侯反而联合西面的达头可汗,与沙钵略对抗;境内部落众多,繁重的贡赋与苛刻的劳役,内部矛盾很大,给隋以离间之机,被迫迁于漠南。隋末一度强盛,围炀帝于雁门。唐贞观四年(630),颉利可汗扰唐被俘,东突厥暂亡。传七世,共四十九年。唐永淳元年(682),其后人骨咄禄复兴,传其弟默啜,藉大臣暾欲谷为相辅佐,脱离唐朝而独立,或称后突厥。仍都于都斤山,数与唐朝互市,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天宝四载(745),因内乱破坏与外部回纥的兴起,最后白眉可汗被回纥首领骨力裴罗攻杀,东突厥终亡。前后共一百十年。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