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门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门行分类:【传统文化】 汉代相和歌曲。历代著录为二首。一首为汉代创作的所谓“本辞”,另一首则为“本辞”基础上增改而成,后者《宋书?乐志》著录为“古词”,所出当距汉未远,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依据前人记载注为“晋乐所奏”,可知此曲晋时犹有流传。此曲的“本辞”描述了一男子因穷困所迫不得已欲抛妻别子、铤而走险,生动地展示了汉代下层百姓的生活场面,深刻地揭露出汉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真象。“出东门,不顾归”,作品的主人公本欲出走,但又悬心未下,但是“来入门,怅欲悲”,家中只能看到“盎中无斗门储,还视架上无悬衣”,衣食俱无着落,便想“拔剑东门去”,冲出一条生路,却被牵衣啼哭的妻儿扯住,声泪俱下地劝阻他不要冒险,但是主人公深感到上无苍天庇护,下有幼儿黄口,与贫困厮守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下决心“行!”不然的话,“吾为去迟,白发时下难久居!”这首歌曲节奏多变,语言质朴,以主人公的行动刻划和夫妻间的对话,生动地揭示了人物性格特征,深刻表现了作品主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在增改后的曲辞中却删去了男主人公决意出走的言行,代之以妇人干枯的说教,用两段歌词反复强调“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复自爱莫为非,”大大削弱了“本辞”中处处闪现的激愤情绪,显得前后互相矛盾。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民间文艺作品一旦进入宫廷就失去鲜活生机的原因。此曲虽然曲调无传,但通过曲辞的介析,以及和汉代乐府其他相和歌曲相互对比,可以发现汉代相和歌曲尤其是叙事性歌曲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宋书?乐志》所谓“作伎,一人倡,三人和,”先由一人演唱,交待情节发展的过程,尔后再由他人分别演唱人物间的对话,此唱彼和,使演唱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与现代东北二人转、河南坠子、苏州评弹等说唱艺术形式相类似。这一点,不仅此曲可以证明,而且汉代乐府诸多叙事性歌曲如《妇病行》、《陌上桑》、《陌上桑》等也都可资证明,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将中国说唱艺术的源头上溯到乐府民歌盛行的汉代,对中国说唱艺术的发展史做出新的解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