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丞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官名。①副官名。为秦、汉中央诸机构、下属部门及地方官吏的副贰之任。《正韵》:“丞、副贰也。”定员不等,官秩不一。秦“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有丞。”郡守、尉皆有丞,县令、长之副职为县丞。汉因秦制,中央之太常、光禄、卫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诸卿有丞1人或数人,秩为千石、比千石。俱加主官名称之,如太常丞、少府丞等。署监如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等均有丞,称太史丞、太乐丞等。地方则郡有郡丞,县有县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②尚书台(省)令、仆射之佐官。秦少府卿尚书台有丞1人,佐仆射治事。汉因之,秩四百石。东汉光武帝置左右丞各1人,皆秩四百石,掌录文书期会、佐仆射治事并监察百官。魏、晋沿置,第六品官。南朝陈为第四品官,梁左丞徐勉权掌相柄。北魏、北齐为从四品官。隋因北齐,分掌尚书省诸司纠驳。唐左丞总吏、户、礼三部,右丞辖兵、刑、工三部。宋亦然,为执政官之一。辽金沿置,金为正二品官,以宰相之贰行执政官之职,佐令、仆射治理尚书省事。元并尚书于中书省,亦置左右丞,以右丞为尊。明初因之,后废。见《文献通考?职官五》。③隋唐九寺卿之佐官。位在少卿之下,官品为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不等。参阅《通典?职官典》、《隋书?百官志》、《大唐六典》。④清末内阁、各部部长副贰,置左右丞各1人。⑤清同知别称。清代文书中喜用古官名,称各府同知为丞,正五品官,与通判分掌府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