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两宋园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两宋园林分类:【传统文化】 两宋园林在隋唐的基础上发展得更精细,造园手法逐渐多样化,掀起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又一高潮。北宋都城汴梁有琼林苑、玉津园、撷景园、撷芳园、金明池等八九处,宋徽宗赵佶又在宫城东北部建造“艮岳”。南宋时期,在临安也造了一些皇家园林,但毕竟是偏安一隅,金瓯半缺,所以不敢过于奢华,又兼当地文士园传统很强,所以这些皇家园林比较朴素。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皇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寿山艮岳。艮岳中,不仅集天下名花异草、珍禽奇兽,而且园内的景色在动态中置换展开,细腻变化。园内或是水景,“长波远岸”;或是山景,“周环曲折,有蜀道之难”;或是村野景色,山庄酒肆,“筑室若农家。楼观亭阁,星罗棋布,丛竹万杆,苍翠翁郁,乔木茂草,高下远近错落有致。”可以看出艮岳的造园技法,已相当成熟,不仅已有“景区”“对景”的概念,而且已经酝酿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可见艮岳是有史据的第一个经过周密构思的最完整统一的造园艺术作品。据载,北宋东京汴梁,著名私家园池有10余个,不甚著名者,不下百个。而洛阳有园近20个,如富弼所营富郑公园、董氏西园、水北胡氏园等。这些小园各有特色,或以水景为主,或以山岫见奇,或临水凿室听水声,或因岸建屋求曲折,可谓开后世私家园林曲巧幽趣之先河。宋代私家园林通常是起居之所,园林观赏与日常生活相渗透,宅园内的生活气息很浓,园主人的文化气质鲜明地表现出来。他们通过给景点命名,给建筑物题匾额,或种竹疗俗,或筑曲水流觞仿兰亭雅集,给园林注入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调动人们的多方面知识,引起人们多方面的联想,把观赏园林变成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宋代有不少诗人画家自建或参与建造园林,更使造园艺术深入精致,如北京诗人兼画家晁之咎自己设计归去来园,南宋吴兴画家俞征造园,“胸中自有丘壑,又善画,故能出心匠之巧。”诗人画家亲自造园或参与造园便将他们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所描写的意境渗透于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于是“诗情画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宋代江南园林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宋代的江南园林曾荟萃于吴兴一带,宋室南渡以后,私家园林又盛行于杭州。据载当时杭州私园已不下40余家,今日苏杭一带丰富的园林盛景在宋代已开始经营。苏州的沧浪亭、环秀山庄,宋时已有。此外如嘉兴的巷圃、绍兴的沈园等,在宋代也颇盛。宋代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带有公共游乐性质的邑郊风景园林的广泛出现。这类园林无论在使用上、经营上以及形式上都有划时代的特点。邑郊风景园林一般离城郊近,又以自然山水为景色的主要骨架,既有山水亭榭的风景之胜,又有游艺集市的娱乐之便。这类园林没有很明确的范围,常常以寺庙园林及私家别墅式园林为主要景点,加上路桥等的联络,成为一种有大众游览性质的园林风景区。最有代表性的城郊风景园林是杭州西湖。西湖经过两宋的整治,成为当时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它紧靠杭州城西,景区内有灵隐寺、净寺等著名寺院,又有许多私人的花园别墅,除了自然山水的秀丽之外,西湖的美离不开当时造园家精心的艺术创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