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书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书监

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中书省的长官。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年)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又设中书监,位在令之前,与中书令共掌草拟,发布诏令,“见信于主,制断时政”(《三国志?辛毗传》)。西晋时,权更重,在尚书令上。东晋、南朝位虽仍高,但多为重臣加官。北魏、北齐也置中书监、令。至隋初改为内史监、令,寻废监,惟置令二人。魏晋、南朝宋、齐三品,入朝班次高于中书令。梁十五班,陈二品,北魏、北齐从二品,均高中书令一级。《通典?职官三》:“〔魏〕文帝黄初初改为中书令,又置监……中书监、令始于此也。及时帝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其权重矣。晋因之置监、令一人,始皆同车,后乃异焉。……后魏亦有监、令……隋初改中书为内史,置监、令各一人,寻废监。”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 (220―226)初,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又置监,并掌机密,草拟诏书。明帝时,监、令号为专任,权势极重。晋因置1人,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因与皇帝接近,故掌机要之权,多承宠任,有 “凤凰池”之称。晋以后权在尚书令上,多以高门士族充任。梁、陈中书监清贵华重,而无实权。魏、晋、宋、齐三品,梁十五班,陈二品。南朝时,原中书监令因地位尊崇,不厘细务,起草诏诰文书之事,多委以中书舍人,机要之权下移。北朝权在门下,中书监令趋于冗散。北魏中书监初从一品中,孝文帝太和 (477―499) 末为从二品。北齐中书监亦从二品。隋改为内史监1人,寻废监置令2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