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分类:【地域文化】 条约名。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清朝代表乌里雅苏台将军明瑞、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霖与俄国代表驻伊犁领事杂哈劳 * 、鄂木斯克军团上校巴普考签订于塔尔巴哈台。全文10条,主要内容是:1.划分边界,规定中俄两国自沙宾达巴哈至“浩罕界”为止的共同边界;2.人随地归,规定“地面分在何国,其人丁随地归为何国管辖”,人民“向在何处住牧者,仍应留于何处住牧”;3.建立界碑,规定换约后240天内,两国立界大臣按照议定界址,分段建立界碑鄂博,并拟定国界记文,互换为凭;4.挪移卡伦、民庄,规定立界后位于新界俄国一侧原有中国卡伦,应于一个月内迁往中国一侧,巴克图卡外民庄五处,限十年内迁往中国一侧。俄国通过此约强加给中国的边界线,名义上依据中俄《北京条约》有关条款,实际上不仅超越了该条约的有关现定,还越过了俄方原先自己提出的分界标志,向中国一侧推移,改变了边界的走向,使中国又丧失了斋桑泊、阿拉泊和整个特穆尔图淖尔泊地区的大片领土。这样,俄国通过此约割占了中国北起阿穆哈山脉,南达葱岭,西自爱古斯河、巴尔喀什河、塔拉斯河、吹河,东近伊犁、塔尔巴哈台,总面积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是俄国继《北京条约》之后强加于清政府的又一个掠夺性的不平等条约。另外,此约有三个勘界子约:中俄《科布多界约》 * 、中俄《乌里雅苏台界约》 * 和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 *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