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俄里瓦吉亚条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俄里瓦吉亚条约分类:【地域文化】 清光绪四年(1878)钦差大臣崇厚奉命赴俄国交涉收复伊犁等事宜,次年(1879),未经清政府同意,崇厚在克里米亚里瓦吉亚与俄国签订《里瓦吉亚条约》(又名《中俄条约十八条》)和《瑗珲专条》、《兵费及恤款专条》及《陆路通商章程》。主要内容是:1.割地。俄国将伊犁九城交还中国,中国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特克斯河流域及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地区的一些地方。2.通商。俄商得在中国蒙古地区和新疆全境贸易免税;得在张家口、嘉峪关、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乌鲁木齐、古城等地建造商铺行栈;增辟中俄陆路通商路线,西路自嘉峪关至汉口,北路由科布多至天津,俄国人得在松花江行至伯都讷,并可沿途贸易;俄商在中国贩运茶叶减税。3.赔款。中国赔偿俄国“代收代守伊犁”所需军费及补恤俄民共500万银卢布。4.设领。俄国得在嘉峪关、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添设领事。丧权辱国的《里瓦吉亚条约》签订之后,举国大哗。在全国舆论影响下,光绪六年(1880)清政府将崇厚革职交刑部治罪,并照会俄国严正声明,崇厚在俄国所议条款章程“多有违训越权之处”、“窒碍难行”。复派曾纪泽赴俄重开谈判,签订中俄《改定条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