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制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制度

分类:【传统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获取人口资料,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民权利而以专门册籍对公民进行登记,确定居民身份的制度。中国在建国初期即建立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1951年7月经政务院批准,公安部发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共12条。其中规定,户口分为住家户、工商户、公寓户、船舶户、寺庙户、外侨户等类;人民政府机关、人民团体、学校、军事工厂等称为公共户。户口管理一律由公安机关执行。户口有迁出、迁入、出生、死亡等变动时,户主须按照规定,持户口簿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手续,凡结婚、离婚、分居、并居、失踪、寻回、收养、认领、雇工、解雇、开张、歇业等,均须分别报告之。来客住宿超过3日者,须向公安派出所报告。1955―1956年,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和“关于农村户口登记、统计工作和国籍工作移交公安部门接办的通知”。所有这些法规、政策,对中国户籍制度的建设起到了应有的作用。1958年1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共24条,作为对以前的各项法规的代替。条例所规定的制度综合起来,就是实行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和变更更正等7项登记。条例规定,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所登记的事项,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效力。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进行,每户确定户主一人,户内每一成员称为一口。公民应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婴儿在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申报出生登记。户口登记的项目主要有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住址、户主或与户主的关系等。凡违反户口管理的行为均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为统计和管理上的便利,中国的户籍制度常将居民户口进行分类。户口按照是否有家庭成员关系分为家庭户口和集体户口两类,开展全国人口普查时一般依此分类;按照是否从事农业生产可分为城市(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两者的最大区别是粮、油和其他计划供应商品的供应渠道、数量不同。此外,按是否登记以及居住时间长短还可分为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和待定户口等。1985年以后,作为现行户口管理制度的一项改革,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居民身份证是证明居民身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件,公民在办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权益的事务时,可以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其身份。居民身份证登记有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限等事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