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管理体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管理体制

分类:【传统文化】

国家财政分配和管理的组成体系以及财政管理权责划分、财政收支划分的根本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的范围包括:预算管理体制,国家税收管理体制,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和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其中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体和核心。根据有一级政权机构就设一级财政管理机构的原则,财政管理机构分为四级。中央政府即国务院下设财政部;省、市、自治区政府设财政厅(局);县一级政府设财政局(科);乡、镇一级政府设财政所(组)。财政部是管理全国财政的国家机关,全国各级财政部门在财政业务工作上受财政部统一领导,同时受所在地政府的领导。财政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①编制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预算、决算草案。办理预算执行业务,组织财政收入,办理财政支出;②根据国家的财政立法和财政方针政策制定财政业务规章制度,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行政、外事、国防等部门的财务;③制定会计制度,管理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会计工作;④进行财政监督、检查,执行财政纪律;⑤参加涉外财政业务活动。建国后至1978年底,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程度划分,我国财政体制基本类型是:①集中型。财政收支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对地方实行“统收统支”。时间是建国初期三年调整时期、1968年。②放权包干型。在中央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下放财权、增加地方财力。时间是1958年、1971――1973年。③集权和分权结合型。将相当多的财权集中在中央,对地方实行“收支挂钩、总额分成、或增收分成、或超收分成”等办法。大多数年份曾实行这种体制。1980年起,我国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即“分灶吃饭”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内容是:按照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实行收支基数包干;地方上交比例、调剂收入分成比例及定额补助数核定以后,一定五年不变。1985年开始,我国实行了“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其基本内容是:按税种划分各级财政收入;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仍按隶属关系划分,分级包干;收入分成比例或上解、补助数额确定以后五年不变,地方多收多支,少收少支,自求平衡;对少数地区继续实行特殊体制。1988年开始,财政体制在上述改革措施的基础上实行了财政承包体制,即对全国37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广州、西安除外)分别实行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额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和定额补助等不同形式的包干办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