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苑囿的基本类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华苑囿的基本类型

分类:【传统文化】

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上所涌现的苑囿尽管种类繁多,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它们都是为了“人”而建造的,体现了人的哲学思想、生命意识、审美情趣与文化观念、民族精神。其间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为了活人与为了死人的。前者包括皇家苑囿与官宦、地主、富商、文人私园;后者包括墓园以及寺观苑囿等。不用说,皇家以及官宦、地主、富商、文人苑囿都是供活人之物质与精神享受的;墓园及寺观苑囿的文化意义比较复杂,墓园建造的直接动机是为了死人,而贯彻了中国陵寝文化所谓“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寺观苑囿又包括寺院与道观园林两部分,它们都实际地建造在人间,由于与中国宗教文化观念相联系,在精神意义上多少沾染了“彼岸”的文化色彩,佛教主色空之学,大凡与“死”相联系,它四大皆空,看破红尘,视此岸人生为空幻,积淀着关于“死”的深重忧患;道教与佛教相比,其文化色彩相对明丽,它的基本文化精神是企求“长生”,因人实际上不可能长生不老而作如此执著企盼,故在它的文化基核中仍然包含着对“死”的恐惧。所以,尽管墓园与寺观苑囿实际上都是由人所建造、为活着之人所游赏的环境与对象,却一般地与“死”相濡染,在文化观念中自然不同于皇家园林以及官宦、地主、富商与文人私园。

墓园与寺观苑囿在数量上较皇家园林与私园为少,这里不赘。帝苑一般规模宏敞,占地可达数千亩,因占地之广故常建于郊外,如已被毁的北京圆明园以及现存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少数建在都城之中,其面积也较大,如北京三海 (北海、中、南海)等都有这一特点。这类皇家苑囿都与离宫别馆相结合,其建筑物形制高广、色彩华贵、气魄宏伟,它与山水道路、花木以及其它人文景观相映衬,体现了辉煌、富丽的皇家气象。私园不同于帝苑,一是占地偏少,多者十数亩、数十亩,少者一、二亩,甚至有所谓“半亩园”的出现;二是大都建于城区中,围墙高筑,“闹中取静”,常与园主的住宅相构连,精巧、雅致,有文人书卷气质,园景虽小而造境尤深。

无论皇家苑囿还是官宦、地主、富商、文人私园的文化模式,都执著于自然山水式,追求明代造园大家计成所谓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请参阅本书第一编“道学境界”)。其园景模山范水,布局曲致多情,忌用欧洲古代那般的几何造型。楼阁灿烂,亭榭多姿,厅堂连属,往往构成院落,在叠石堆山、开池引水以及花木栽培等方面都极富于伟大中华的民族特色,成为世界苑囿文化之中的东方奇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