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南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南海

分类:【传统文化】

地名。在今北京故宫西。明清时与北海统称西苑、太液池、西海子,源出玉泉山。始建于宋末辽、金时。元代挖中、南、北三海,海成山成。明初大修宫殿,扩中海,广南海。至清代臻于完善。为历代帝王显贵游宴避暑之地,清帝常在此听政。主要胜迹有新华门、瀛台、勤政殿、丰泽园、春耦斋、流水音、居仁堂、怀仁堂、紫光阁等。瀛台奇峰峭壁、三面临水,光绪帝于戊戌政变失败后被幽禁于此,死于涵元殿。丰泽园前原有禾田,清帝每年春季在此演耕。1929年曾辟为公园。解放后,为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在地。

在西城区西长安街北侧,故宫西侧,是中海、南海的统称,与北海一起被称为太液池。此地原属沼泽,开发于辽。金代以后大兴土木,成为皇家禁苑。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均长期居住于此。现园内部分开放,其中有菊香书屋、静谷、瀛台等。中南海占地面积约1500亩,水面700余亩。园内林木葱笼,碧波荡漾,楼台殿阁错落其间,布局谐调而雅致。南海中央环水小岛名“瀛台”,隔海南望宝月楼,民国初年辟为新华门。瀛台西北是著名的丰泽园。再往西还有被誉为“园中之园”的静谷,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召开会议的紫光阁,以及流水音、万善殿、水云榭等重要建筑。燕京八景之一的“太液秋风”御制碑就立于水云榭内。

中南海在北京故宫的西侧。明清时因是皇宫西面的禁苑,称做西苑。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中南海的毛泽东同志故居以及瀛台等处,曾有组织地接待群众参观、浏览。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加上北海,旧称“三海”。在辽、金、元时,这里原是一湖池水,叫太液池。明代修建金鳌玉

桥(即今之北海大桥),把太液池分为两片,又开挖了南端的一片湖水,于是就有了三海之分。虽名是三海,实际上一脉相通的,所以乾隆《悦心殿漫题》诗说:“液池只是一湖水,明季相沿三海分。”

中南海的南门就是在西长安街的新华门。在清代原为宝月楼,民国初年,楼下开了一道门,改称新华门。群众游中南海,是由东边南长街的便门入内,前行数十步,北面水中有一个亭,亭内地面上有流水九曲,这便是沿古时“曲水流觞”的习俗而造的流杯亭。因当时有飞泉下注亭边池中,乾隆题了“流水音”的匾额,这里就称做“流水音”了。由此往西就到勤政殿,折向南面,经过一座汉白玉的长桥,就是瀛台。瀛台是南海中一个美丽的小岛,始建于明代,当时称做南台,明人多有题咏。文徵明《南台》诗说:

暖日旌旗春欲动,薰风楼阁昼生凉。

别开水榭亲鱼鸟,下见平地熟稻梁。

可见其时已是林木深茂,鱼鸟相亲,楼阁水榭,夏日生凉的胜地。不过,当时在南面还“有村舍水田,于此观稼”,表示君主于游乐之时,也不忘关心农耕之事。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在此大建宫殿园林,把它建成宛如神话中的仙山瀛洲,改名“瀛台”。瀛台的主体建筑,最北面是祥鸾阁,往南是一组四合院式的宫殿群,主殿是涵元殿。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曾被幽禁于此,直到1908年死去。再往南有香?殿,其南面为蓬莱阁,阁前有一“木化石”,高2.6米。瀛台的最南端是迎薰亭,建在水中,有石桥与台岸相连。此亭隔着南海宽阔的水面,与新华门内的影壁遥遥相对。瀛台东侧有?鱼亭,?是充满的意思。这是一座精巧的水中亭,两边通过曲折的石桥与瀛台相连,像一个半圆的环。从瀛台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到,整个瀛台的地形,宛如一把壶嘴在北,壶把在南,壶盖在东的大玉壶,体现了造园艺术家对神话中壶形仙山的精美构思。瀛台是清皇室游览与避暑之地,康熙和乾隆还曾在此听政。清人多有瀛台“侍值”诗。如邵远平(字戒三,号蓬观子,仁和――今杭州人,康熙进士)《瀛台侍值》诗:

郁葱玉树映朱楼,太液芳波净不流。

石蹬参差环豹尾,牙樯溶漾引龙舟。

镜中台殿晴逾碧,槛外峰峦翠欲浮。

扈哿真疑三岛近,无烦羽客诧瀛洲。

描绘了瀛台美丽的景色,赞美它是人间的仙境。

由瀛台过桥回到北岸,往西不远就到丰泽园。丰泽园的主体建筑是颐年堂,是当年毛泽东同志与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举行重要会议的地方。毛泽东同志的故居旧称菊香书屋,是个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正房是卧室、饭厅、会客室,西厢是书房,东厢是会议室,现在室内物品都按原样陈列。毛泽东同志极爱读书,不但书房里图书满架,就是卧室里也到处是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