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原楚地文化的影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原楚地文化的影响

分类:【地域文化】

在远古时代,尽管北部险峻难越的五岭成为阻隔岭南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天然屏障,但现有的许多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已经证明,商周以来,岭南与中原及长江流域早已存在多方面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这为岭南学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据《尚书?尧典》载,尧“申命羲叔宅南交”。《史记?五帝本记》也载,舜命禹“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南交”或“交趾”泛指岭南越人区域,由此可见,夏代的政治影响已达到南方交趾。岭南与中原的文化交往,还可以从考古材料中找到证据。据《逸周书》记载,商朝初年,伊尹曾令南方各国用土特产向商朝进贡。《逸周书?王会篇》就提过岭南各族所献的贡物有珠玑、?瑁、象齿、文犀、翠羽等物。在河南安阳殷墟和郑州的商代遗址墓葬中,也发现了产自南海或东海的龟甲、海贝、海蚌、鱼骨等器物,这些器物很可能是作为贡品传到黄河流域去的。《荀子?王制篇》在谈论中原地区兼有的四方特产时指出:“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另一方面,商末周初时期的岭南青铜器,也具有中原地区文化的特点,如信宜发现的西周铜甭,与西周中晚期中原的铜甭形制相同;曲江马坝马鞍山出土的西周晚期铜铙,也与西周铜铙相似。再如广东发现的折肩大口尊、觯形器、簋形器和矮竹豆等陶器,以及青铜时代盛行的形状多变的夔纹,可以看到中原商周时代器形和夔龙纹的影响。这些都说明商周时期中原与岭南的文化交流是确实存在的。

除了中原文化对岭南的影响外,春秋前期,随着长江流域楚族的兴起,楚文化对岭南地区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强。《左传》和《国语?楚语上》均有“奄奄南海”或“抚征南海”的记载。随着楚国南平百越,岭南与楚国的关系也愈加密切,这可以从许多出土文物中得到证明。珠江流域受楚文化的影响,墓葬一度流行长方形竖穴墓,使用棺椁,墓坑底部设腰坑或头坑,坑内多置陶器一件,随葬品以青铜器为主,陶器较少。清远、四会、罗定等地出土的一批春秋至战国早期的随葬青铜器,在形制和纹饰方面,都带有楚文化的特点。广东青铜时代的陶器或青铜器上的窃曲纹、乳丁纹、兽面纹、蟠龙纹以及云气纹、羽状纹等,也反映出楚文化的影响,至于肇庆松山墓的错银铜?、提梁壶、衔环三足盘等以及广东春秋战国墓普遍出土的青铜剑和部分戈、矛、镞等,则直接来自楚地。

以上众多的历史记载和考古材料均证明,岭南远在几千年前,在文化上就不是封闭的,早就与中原楚地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断吸收中原楚地文化的精髓,创造出南北交融的岭南本土文化。而随着岭南成为中原大家族的一员,特别是随着众多的中原人移居岭南并带来中原灿烂的思想文化和物质文化,岭南与中原的文化差距逐渐缩小,为岭南学术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