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原民俗文化与民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原民俗文化与民情分类:【地域文化】 民俗文化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心态的反映。中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随着中原雅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中原民俗文化也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和诱惑力辐射四方,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此同时,它也不断地吸收、化解着雅文化及其他地域的俗文化中的精华,在传承的同时,不断地变异着,发展着,一方面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另方面则显现出广泛的包溶性。 黄河的哺育,使中原地区首先以其发达的农业(包括畜牧业与手工业)闻名于世,因而至今遗存下来的中原民俗文化,还都保留着鲜明的黄河农耕文化的色彩。人生礼仪、岁时节令,许多有趣、神秘的祭祀等,都与农事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最大特征。 在中原民俗文化中,敬神重礼也是其一大特征。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远古图腾崇拜传统的遗风,另一方面,也是受伦理道德观念影响的结果。古代先民中,黄河流域龙族的“诸夏”崇拜龙;商民族在中原兴起后则是崇拜凤(或燕)。同时,由于生产力的低下,超自然力的“神”的主宰无处不有,于是,“尊神事鬼”便成了人们生产、生活中祈福禳灾的重要活动。 “礼”是联结和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精神纽带。早期的礼是十分纯朴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伦理及宗法观念的渗入,使其逐步程式化并趋于保守和僵化。在中原民俗文化中,农事、婚嫁、丧葬、岁时、交往、村社诸方面,无一例外地都涉及到了神(鬼),和礼的种种规范。认清了这一特点,就可以使我们对许多令人眼花缭乱、有时殊不可解的民俗疑团,涣然冰释或豁然开朗。 中原地区交通便利,加之数千年来我国民族的大融合,共同的民俗日趋增多,因而中原民俗文化的某些地域特点已经削减或淡化,在某些方面甚至湮灭不存。先秦时代的“郑卫之声”、“溱洧之娱”以及“桑间濮上”的交往,可谓盛矣,而今都早已荡然无迹。 中原古代城市发达。洛阳为九朝都城,开封为七代帝京,不仅曾长期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性的开放城市。少数民族及外来文化通过城市的交流,影响并促进了中原文化的繁荣。史载,唐代有乐舞10部,其中9部来自外国和少数民族,当时,汉族的妇女也喜着胡装,如戴锦绣浑脱帽,着翻领窄袖袍,穿条纹波斯裤等。大诗人杜甫曾在郾城(今河南省郾城县)观看过临颍(今河南省临颖县)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跳浑脱舞。从宋代到金、元时期,“胡乐番曲”又大量流入中原,致使“街巷鄙人,多歌番曲”。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中原地区民俗文化,除少数地方的少数习俗及一些具体的现象外,在广义上讲,已与全国大多数地区趋同。这也是中原民俗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基于此,我们在描述中原民俗文化时,力求避同求异,以便寻根,寻中国俗文化之根。 中原地区既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历代兵家逐鹿的古战场,战乱频仍、黄河肆虐,使中原人民自古以来就饱受磨劫。贫穷与岁月俱生,苦难同历史一样古老。这也是中原的“乡情”,在这方面,民俗文化有其忠实的记录,生动的写照。这可能也是中原民俗文化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长期稳定、分散的农业经济以及手工业生产是形成中原民俗文化的基础,同时也铸造了千百万人民共同的民俗心理定势。共同的民俗心理又影响着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大量活生生的民俗现象和文献资料表明,在以下几个方面,过去中原民间共同的民俗心理是突出的:(1)崇拜自然,(2)崇拜超自然力;(3)崇拜祖先;(4)相信命运;(5)泛神怪;(6)泛魂灵。这种共同的民俗心理是民俗文化得以传承的强大力量,有些甚至成了一种潜意识的民间信仰。当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虽然已经不再信仰或迷信那些原始的、古老的、落后的东西,但历史积累沉淀下来的民俗心理和民俗情感却没有消失,而是继续以其顽强的力量在曲曲折折的发展着。 中原民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辽阔中原既有沃野千里的大平原,也有逶迤连绵的层峦叠嶂,适宜的气候使这里极利农业耕作和林牧生产。但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灾害溱?,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纯朴、节俭和吃苦耐劳的人。他们世世代代拘守着自己的黄土地,守土重迁,同时,也滋生着生活散漫、安于现状、轻商贱贾的心理。 (二)在反抗经济剥削、反抗政治压迫和宗法制度的斗争中,在同大自然的斗争 中,中原人民一向敢于斗争并敬仰那些侠肝义胆的“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被视为高尚的品德。于是,在民间交往中,热情好客,尚义轻利,重然诺、守信用、助人为乐成了广大人民的行为准则;豪爽、侠义、粗犷、朴野成了中原人气质中的明显特点。 (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受教育、有文化成了地主阶级及其附庸的特权。广大劳动人民渴望教育、渴望文化如大旱之望云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望子成龙”成了人们的普遍追求。无论市井通衢,也无论穷乡僻壤,崇敬读书人,向往仕途,尊师重道深入人心,影响着世俗民情。 历史在递嬗,在前进,尽管有时显得比较急促,但总的来说是迟缓的。不论还有多少方面需要论及,上述三个方面的民情特点,乃是中原民情中最基本的特点,尽管对其可臧可否,但毫无疑问,目前,它还是非常有影响的东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