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原移民、贬臣对岭南学术文化的贡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原移民、贬臣对岭南学术文化的贡献

分类:【地域文化】

岭南受五岭阻隔,远离开发较早的中原,境内温湿多雨,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历来被中原人民视为蛮荒之地。但由于长期以来北方战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而岭南远离中原,相对安定,因此,为逃避祸乱灾劫,中原人民纷纷离乡背井,迁居粤地。据《广东通志?舆地略》载:“自汉末建安到于东晋永嘉之际,中国之人避地者多入岭表,子孙往往家焉。”这样,自秦代以来,偏僻的岭南既成为中原统治者流放罪徒的理想之地,也成为中原百姓躲避战祸的藏身之所。不断南迁的中原各色人氏,为岭南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从此,岭南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政权管辖下的行政区。岭南归附中原后,两地的联系愈加密切。秦朝为了疏散反秦势力,充实新建行政区的人口,不断地将中原人口南迁。据《史记》记载,岭南为秦朝统治后的当年,秦王朝就将被秦灭亡的六国贵族、官吏及“赘婿”和“贾人”约50万人发配到岭南。此外,秦军“南征百越之君”时,曾派出几万人的军队攻占岭南,岭南建郡后,这批秦朝官兵也就留戍岭南了。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为使驻军在岭南安家落户,当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使留驻岭南的秦军官兵在当地组成了小家庭。这批中原移民和驻军,成为最早在岭南落户并与岭南土著融合的先驱者。

秦汉以后,特别是两晋南宋时期,除了中原的官兵留戍落籍外,中原百姓为逃避日益频繁的战乱,也纷纷携家出走,大量进入岭南定居,出现了几次移民高潮。这些陆续南迁的中原人民,许多是饱学的文人以及经验丰富的商人和有较高生产技术的工匠等,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铁制农具、生产技术和各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从而促进了岭南的早期开发。

在岭南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一批著名的中原贬臣在被流放岭南期间,对岭南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贵族官僚流放岭南始于秦朝。秦朝把偏僻的岭南作为强制迁徙中原“罪官”的基地,其用意是要疏散原六国的反秦势力。此后,各朝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官场失意者,也陆续被流放到岭南。流放岭南对这些原来地位显赫的朝廷命官来说是大不幸,但对岭南学术文化的发展来说则是大幸。这批中原贬臣在流放期间对岭南的文治教化贡献很大,至今仍为岭南人民所称颂。

历代被贬到岭南的中原士大夫有很多,如李邕、李德裕、刘禹锡、寇准、秦观、汤显祖……,他们在岭南的时间或长或短,有的长达几十年。他们之中很多人到岭南后,以戴罪之身办学授徒,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如三国时代的经学家虞翻,流放到岭南后,讲学不倦,据说门徒常达数百人,现今广州市内的先孝寺,相传即虞翻办学之场所。又如北宋时的郑侠,其贬英德后,当地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派子弟跟其学习,可见其在当地的影响。在众多中原贬臣中,韩愈与苏东坡与岭南的关系最深,影响最大。

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公元819年正月,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因谏阻迎佛骨事,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剌史。这时的潮州由于开发较晚,文化还很落后,韩愈到任后,为百姓办了几件好事,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即重振州学。韩愈聘当地的代宗末年进士赵德为海阳县尉,专职负责州学,并以所作文章相赠,由赵德编为《昌黎文录》6卷,成为潮州士人必读的韩愈选集。韩愈还将自己的俸钱拿出来作本金,所得利息作为学生的伙食费。韩愈在潮州虽然只停留了7个月,但办了许多好事,而兴学这一项政绩为历代潮州人民所推崇。虽然潮州兴学前人已从事过,如唐高宗时的刺史常怀德、唐德宗时的刺史常衮都有过这方面的政绩,但由于韩愈的文学地位高,因此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潮州人民在韩愈离任后,将鳄溪改名为韩江,将东山(笔架山)改名为韩山,连妇女蒙面用的头巾也取名为韩公帕,并兴建了韩文公祠、思韩亭等。韩愈对潮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苏轼(1036―1101),字子瞻,早年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官。公元1094年被贬为广南东路的英州(今广东英德),同年再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在惠州的两年七个月中,苏轼为当地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如推广新农具水碓、水磨和秧马等。公元1097年,苏轼再被贬谪海南岛西部的儋州。这时苏轼已62岁,但他对所处逆境泰然处之,而放下封建士大夫的架子,以真挚的感情对待黎族人民。为了更好地同黎族人民交往,苏轼学黎语、穿黎服,指导和鼓励黎人学习文化,并纠正黎族社会的一些落后习俗。苏轼对于向当地人民传播文化知识非常重视,他在载酒堂(后来的东坡书院)办学授徒,对远道而来求学的学子循循善诱,并为当地儿童的朗朗读书声而欢欣鼓舞。苏轼对黎人充满感情,黎人也把他视为自家人,跟他学文化,学“东坡语”,至今儋县方言中仍夹有浓重的四川口音。《迁建儋州学记》载,苏轼离开儋县后,“今十余年,学者彬彬,不殊闽浙”,可见苏轼对当地文化发展的巨大影响。

地处边远、长期与中原隔绝的岭南,正是由于秦代以后不断南迁的中原移民和贬臣的文化影响,逐渐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与中原文化渐趋一致。正是由于他们的影响,岭南在思想文化领域逐渐产生了自己的杰出代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