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政治大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政治大学分类:【传统文化】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和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为各地军事政治大学的总称。①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后改称中南军事政治大学)。1945年12月,原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总校及第一、三分校迁至吉林通化,改称东北军事政治大学,隶属东北民主联军建制,校长林彪、政委彭真。1949年7月,迁至湖北武汉,改称中南军事政治大学,隶属第四野战军建制。林彪仍兼任校长,下设6个分校。1950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高级步兵学校。②华东军事政治大学。1946年春,原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四、九分校与原华中野战军随营干部学校合并组成“雪枫大学”,校长粟裕。同年冬,与原山东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合并,组成华东军事政治大学,隶属华东军区建制,校长张云逸。1949年7月,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部、第三野战军军事政治干部学校与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华东军事政治大学,隶属第三野战军建制,陈毅兼任校长和政治委员,下设山东、浙江、福建3个分校。1950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高级步兵学校。③华北军事政治大学。1945年冬,以原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六分校为基础,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军事政治大学,刘伯承、滕代远先后兼任校长和政委。1948年5月,与晋察冀军区军事政治学校合并,组成华北军事政治大学,隶属华北军区建制,叶剑英任校长兼政委。1950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高级步兵学校。④西北军事政治大学。1946年7月,原晋绥野战军随营干部学校改称“贺龙中学”,贺龙兼任校长。1948年7月,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步兵学校合并,组成西北军事政治大学,先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后隶属西北军区建制,校长贺龙。1950年1月,西北军事政治大学迁至重庆,与西南军事政治大学合并,同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⑤中原军事政治大学。1948年9月,以中原野战军随营学校为基础,成立中原军事政治大学,隶属中原军区建制,刘伯承兼任校长和政委。1949年夏,改称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同年11月,迁至重庆,改称西南军事政治大学。随后,又逐步组建了川东、川西、川南、川北、云南、贵州6个分校。1950年底,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各军政大学以抗大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为指导,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并重,军事和政治并重及“少而精”的教育原则,发扬“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光荣传统,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军队的建设,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