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化 了的佛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国化 了的佛寺

分类:【传统文化】

除了佛塔,中国的佛寺建筑文化也是中国化了的。

以明清以降汉化佛教寺院为例,其典型的平面布局,实际上来源于中国宫殿与民居的平面布局思想。

根据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把主题建筑设于南北中轴线上,次题建筑安排在东西两侧,对称布置,起烘托作用,中国佛寺的空间安排完全因袭了这一常式。其主要建筑大致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这些是坐北朝南的正殿。其次是东西配殿,包括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佛寺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于中轴线左侧 (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 (厨房)、斋堂 (饮食之处)、职事堂 (库房)、茶堂 (接待室)等。中轴线右侧 (西侧) 主要设云会堂 (禅堂)等。(参见白化文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山门是整座佛寺的正大门,因佛寺常修筑于多山、风景幽美之处,故有山门之称。

由山门入内,迎面是天王殿,即前殿,供四大天王像,再往北入内,迎面是正殿,俗谓大殿,即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像以及其它陪衬的佛像。(图六)

图六 浙江杭州灵隐寺

这一纵向空间的建筑序列,是主要建筑,以南北向的中轴线贯穿,在山门、前殿与正殿之间构成两个院落,其空间布置的模式完全与中国传统的宫殿或民居相同。正殿用料最精、尺度最大、地位最显,是整座佛寺的高潮所在。殿内金柱耸立,显得庄严而轩昂。而东西配殿的尺度相对缩小,有烘托、陪衬之意。

有的佛寺规模大些,在正殿之后还建有法堂,即讲堂,是全寺讲经、皈戒、集结之所,其建筑尺度可能仅次于正殿。讲堂中设高高在上的讲台、即法座,内部安放小佛坐像等,又设钟、鼓,为左钟右鼓制,以供说法时鸣钟击鼓,渲染庄严氛围。

个别佛寺还有专供菩萨的观音殿、文殊殿、三大士殿、地藏殿、药师殿,多作为东西配殿而出现,或在左右另辟小院,或有罗汉堂、藏经阁、或前后附近建塔等。不管其建筑序列多么繁复,正殿居中,前有山门、前殿、左右配殿相伴的基本形制是不变的,这种建筑空间构思与序列在印度佛寺中是见不到的,它是按照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智慧来设计建造的,是中国化了的印度佛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