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古代城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国古代城墙

分类:【传统文化】

古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结构的要素之一,是古代城市的重要城防屏障。它的产生起源于城市的形成。据考古学家的发掘和论证,在今河南郑州的商城就是一座奴隶制时期的城市,当时的城墙系用夯头筑造。西周时期都城四周都有城墙,每边各有城门。秦汉以后都城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较快的发展。秦朝都城咸阳、汉代都城长安都是规模很大的城市。隋、唐两代也相继在长安建都,使这座城市具有了严整的规划。城的每边各有三座城门,每个城门有三条通道,南面中央城门还有五条道,城上都建有高大的城楼。元、明、清三代的都城建在北京,城的四面都有城门和城楼,城的四角城墙上还建有角楼。历史上除了各朝代的都城以外,在各地还有许多省城、府城和县城,这些城市均建有城墙和城楼。西安是一座著名的古城,现在的城墙为明洪武七年(1374年)建成,清代稍有修缮。城的四面各开一城门,其外设?城,在城门及?城上分别建有城楼和箭楼。苏州城建于春秋时吴国,是我国南方一座古老的手工业和商业繁盛的城市。运河环绕苏州城的西、南两面,城内交通有水陆两套系统,河道与陆路相辅互补,在河道出入城墙处建有水门。中国古代城墙的功能是抵御敌人的侵犯,因此城墙的结构和形式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种防御功能的要求。古代城墙的基本制度和结构形式有如下特点:城墙需要一定的高度和厚度,城门外建?城,城门上建城楼,城墙每隔一段距离建造突出于城墙外的马面,城墙上需要有一定宽度的顶面,城墙下内侧要有一条畅通的道路,城墙顶面外侧建有带垛口的矮墙,名为雉堞,内侧则为简单的女墙,起栏杆作用,城墙外面四周挖掘护城河。城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类型:厚实的墙体上沿墙排列着整齐而神秘的雉堞垛口,城门上高耸着城楼和成排的箭楼射孔,有时还在关闭的箭窗上画上醒目的圆形炮口,这些特征都是别的建筑类型所没有的。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建筑形象构成了它特有的旅游观光价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