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古代钟鼓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国古代钟鼓楼

分类:【传统文化】

钟鼓楼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共用性楼阁建筑。钟、鼓原本都是古代乐器,以后也用来报时。中国古代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和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这无疑是一种在城市里向公众统一报时的办法,也意味着汉朝就应该有悬置钟鼓的专门建筑了。唐代长安城是里坊制城市,每个里坊四周围以坊墙,在四面或两面设置坊门,定时启闭,实行宵禁,在宫城正门承天门上设置钟鼓,作为全城的司时中心,早晚根据承天门的钟、鼓声启闭京城、皇城、宫城的城门和宫内各殿门。各主要街道及坊门上的鼓也随承天门的鼓声而动,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唐、宋时地方的州、府、县也在衙门城或衙署外门上设鼓角,称为谯楼,作为城市司时中心。到了元代,在大都城内,于宫城之北建了钟楼和鼓楼作为专门司时的建筑。明清北京城沿用大都的旧制,也建造了钟、鼓楼,位于景山的北面全城的中轴线上。鼓楼在前,钟楼在后,与景山遥遥相对,成为北京南北中轴线的终点。鼓楼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建在高砖台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筑。清代原规定钟楼昼夜报时,乾隆后改为只报夜里两个更时,而且由两个更夫同时分别登钟、鼓楼,先击鼓后敲钟,可见古时“晨鼓暮钟”的制度并不严格,有的地方是晨钟暮鼓,有的则干脆钟鼓齐鸣。明清时,有很多州府、县城,司时功能从谯楼中分离出来,建造了专门的钟楼和鼓楼。都城和地方城市的钟鼓楼因为是从宫城或衙城城门楼演化而来的,所以也都自然地采用了城楼的形式,下面都有砖砌的墩台。西安城内现存的钟楼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1582年移至现在十字路中心的位置。这是一座建于砖台上的方形重檐四角攒光顶的建筑,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也是建在高台上的重檐歇山顶的殿堂建筑,总高度达34米,殿内原有大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我国古代都城的钟鼓楼大都建在宫城殿堂里,如北宋汴梁(今开封市)宫城内的文德殿里的东鼓楼、西钟楼,唐代长安城太极殿里亦建有钟楼和鼓楼。也有少数都城的钟鼓楼建在城市中心处,如元代大都(今北京市)在城市中心处即建有钟鼓楼。而中小城市的钟鼓楼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地带,如辽宁兴城的鼓楼即位于县城中央,楼下有十字通道可以穿行。河北宣化的钟、鼓楼也在城区中心,钟楼为平面十字形的楼阁,耸立在高高的砖台上。在一些佛教建筑中也可见到古代形态各异的钟鼓楼,如太原晋祠即有建于北宋时期的钟鼓楼。中国古代钟鼓楼由于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高于一般建筑之上,飞檐翼角形态丰富,因而能与城楼相映成趣,组成了城市丰富的视觉轮廓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如元代大都位于城中心的鼓楼及其稍北的钟楼,与该城四角的角楼遥遥相对,有规律地分设在各主要街道的关键部位,成为主要大街的对景和统率各地段的构图中心,把整个城市提领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同时,由于古代钟鼓楼的功能与城市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往往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