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民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民居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民居以其悠久的文化历史风貌和各地众多的风格类型成为旅游文化中重要的游览对象。现存中国民居一般分为六大类型,分布于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居住地。(一)木构架庭院建筑,为中国传统住宅最主要形式,分布在汉、满、白族等地区,以木构架房屋为单体,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称建厢房,形成次要的东西向轴线,这种院落即“四合院”或“三合院”。木构架庭院建筑基本构式布局相仿,但因自然环境与各地习惯不同,又各具地方特色。“四合院”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如北京四合院的三进院布局因受“风水”说影响,大门不开在轴线上,而开在八卦的“巽”位或“乾”位,造成路北住宅大门开在住宅的东南角上,路南住宅的大门开在西北角上,大门内外设影壁。“四水归堂”式住宅多见于江南,庭院内设“天井”,供采光、排水之用,大门开于中轴线上,屋顶铺小青瓦,墙壁或青砖或白石灰粉刷。云南“一颗印”住宅也很独特,房屋转角处相互连结组成一颗印章形状,尽管平面布局单调,但多为楼居,正房、厢房大小高低颇有变化,别有风采。(二)窑洞式住宅,主要可见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黄土层较厚的地区。主要形式有靠山窑、平地窑、砖窑、石窑、土坯窑等,节省材料,施工简单,冬暖夏凉。旅游者居住其中,可感受到“穴居”的自然情趣。(三)干阑式住宅,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地区均可见,是傣、景颇、壮族等住宅形式。干阑是用竹、木构成的楼居,下层架空,贮物或饲养家畜,上层住人,以免虫蛇侵扰。(四)碉房,青藏高原的住宅形式,一般2-3层,底层养畜,上层住人,结构为一把伞形――一间一根柱,墙材料本色,外观朴素和谐。(五)毡帐,便于装卸运输的可移动的帐篷,为蒙藏等游牧民族的居所。蒙古族毡帐称“蒙古包”,平面多圆形,用木枝条编成可开合的木栅做壁体的骨架,用时展开,搬运时合拢。藏族称毡帐为“帐房”,帐篷为黑牦牛毛编成,内有木柱支顶,四周用牛毛绳固定,平面为方形,中部设炉灶,两侧铺羊皮、毛毯,男左女右席地而坐。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形式称“阿以旺”,土木构成,庭院在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旺”,后室称“冬室”,住宅布局灵活,室内设多处壁龛,墙面使用大量石膏雕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