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艺术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艺术节分类:【传统文化】 由国务院文化部和北京市等单位主办的以文艺演出为主的大型文化艺术节。1987年首次举行,每两年一届,日期不固定。目的是不断提高中国文化艺术水平,增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活动内容主要有民族音乐、歌剧、舞剧、舞蹈、戏曲、话剧、曲艺、杂技、皮影和木偶等多种形式的剧目演出,同时还举办美术展览、群众性文艺活动、民俗娱乐等活动。首届中国艺术节于1987年9月5―24日在北京举行,同时在上海、武汉、兰州、成都、大连、乌鲁木齐等地设立分会场,以“丰富多采、健康、欢乐、团结进取“为基调,以表现中国民族音乐为主,演出了丰富多采的文艺节目。总共演出180场、40余台剧目,吸引观众20多万人。香港、前苏联、德国等地区和国家也派出了艺术团前来参加演出。艺术节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各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交流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艺术盛会。由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决定自1987年开始举办。目的在于调动全国各民族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攀登艺术高峰,促进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扩大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1987年9月5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首届,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至1994年已举行了四届。1992年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三届,有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文艺工作者组队参加,盛况空前。1994年在甘肃兰州举行的第四届有20多台剧节目上演,同时举行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社火会、花儿会、浪山会和羊皮筏赛会等活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