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外考古家寻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外考古家寻古分类:【地域文化】 多年来,中外考古家对河北旧石器时代的动物化石和古人类遗存,做过多方位的勘察和研究,终于在河北北部的桑干河、壶流河流域的阳原盆地找到了泥河湾人。 桑干河发源于山西省朔县,旧名漯河,东向流经河北阳原、宣化、涿鹿、怀来各县。壶流河发源于山西省广灵县,自西向东横贯蔚县境内的大部川区,在境内流长70公里,至阳原县小渡口汇入桑干河。这一带均为冀西北间山盆地,山地、丘陵、河谷和盆地相间分布,古时山地丘陵林木葱郁,动物繁多。桑干河、洋河、妫水在山地丘陵间穿过,冲击而成的河谷盆地,属古老的泥河湾地层,考古家贾兰坡论断为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其中的阳原盆地和怀来盆地,是河北史前考古极为重要的区域,考古家很早就期望着“泥河湾猿人”在这里出现。 阳原县位于张家口地区西南部,西与山西省交界。该县地处冀西北间山盆地西部,南部为恒山余脉,山势高大陡峻,北部为熊耳山,山势低矮平缓,桑干河流经县境中部,形成狭长的河谷盆地,东西长70多公里,南北宽10公里。早在1924年,西方学者巴尔博就曾在泥河湾村进行地质考察,将红土层之上黄土层之下的一套河湖相沉积物命名为泥河湾层,他依据无脊椎动物化石把泥河湾层确定为早更新世之沉积。此后法国神甫、考古家德日进等又在泥河湾村和下沙沟村找到了3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和几种软体动物化石,经整理研究写成了《泥河湾哺乳动物化石》一书。1954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北京人”头盖骨发现25周年纪念会上,我国考古界把泥河湾层定为我国早更新世地层标准。1930年,德日进在《泥河湾哺乳动物化石》一书中指出:“在桑干河进行的研究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发现任何人类作业……对史前学来说,地层层系的最大优点是它归属于这个关键时期,即我们不知道是否人类已经生活过,但我们知道人类可能存在。”他推断:最后三趾马经常来喝泥河湾湖水的时候,中国就有了人类。 在泥河湾找到太古人类的遗存,是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的重大发现。沿袭百万年之久的人类旧石器文化遗址,在这里都找到了,即:距今约100万年的小长梁、许家坡、东谷坨文化遗址;距今约10万年前的许家窑文化遗址;距今约1万年前的虎头梁文化遗址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