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日甲午战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日甲午战争分类:【地域文化】 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因战争发生在农历甲午年 (1894),故名。或称甲午战争。自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制定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所谓“大陆政策”,加紧扩军备战,蓄意发动侵略。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国王李熙请求清政府出兵帮助镇压。日本为制造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也极力怂恿清廷出兵。6月初,清廷派总兵聂士成、提督叶志超率军近2000人进驻朝鲜牙山。日本见时机已到,遂派大军进驻朝鲜汉京,占领王宫,发动政变。随后又袭击牙山海面的中国运兵船,并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8月1日,清廷被迫对日宣战。由于受李鸿章为首的妥协派的掣肘,清军接连失利。9月中旬,日军攻陷平壤,清军援将左宝贵战殁。17日,日军袭击丁汝昌统率的北洋舰队,李鸿章令丁汝昌退守威海。10月24日,日军第一军偷渡鸭绿江,攻陷九连城。次日,第二军从花园口登陆,向旅大地区进犯,将侵略战火引向辽南,安东(今丹东)、旅顺、大连相继失守。次年春,海城、牛庄、营口等地先后沦陷。2月下旬,东边道民团与清军密切配合,一举克复宽甸堡。3月初,韩登举 (韩边外)率领矿勇500多名,在海城重创日军之后,开赴辽阳前线,为保卫辽阳立下了战功。但终因辽东半岛已经失陷,败局已定,清政府被迫于4月17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宣告战争结束,使中国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