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西建筑色彩装饰的不同风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西建筑色彩装饰的不同风貌

分类:【传统文化】

由于地域和文化等的不同,中西建筑色彩装饰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西方建筑色彩的基本特征

西方建筑装饰也起源很早,早在公元前三千年,西人就用沥青保护墙面,为了保护沥青免受烈日的暴晒,又在外面贴上了各种颜色的石片和贝壳,构成了斑斓的装饰图案,从而保存了大面积彩色饰面的传统,当时所使用的色彩,主要有红、白、黑三种颜色。而这时出现的琉璃砖,则使建筑物的装饰色彩更为丰富多彩。相对而言,古代埃及建筑装饰的色彩要单调一些,主要以赭黄和赤红为主。到了古希腊的建筑,装饰色彩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物的各个部件,显得五彩缤纷、灿烂异常:“希腊人用色彩去加强他们的大理石神庙的视觉效果,这一点甚至使那些自称纯粹主义者的人也感到吃惊。例如,伊瑞克松神庙的爱奥尼克柱头的盘蜗头上,用蓝色和金色交替地勾画出一排排的叶饰来,把看起来向前翻卷的叶饰的内表面刷成红色。甚至三种柱式中最简单的一种多立克柱式,也被在结构上合理安排的色彩加强了视觉效果,水平的构件施红色,垂直的构件施蓝色,而黄色则用在分界线条上。装饰性的线脚红、蓝交替,间之以黄色给线脚以较大的明晰度。”([美]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212页)

古罗马的建筑装饰,始初是用大理石贴面,色泽美丽,素朴大方。后来随着帝国的强大和军事征伐的扩大,为了表现帝国的气魄,不仅广修巨大的建筑,而且在装饰色彩上也大加渲染,如万神庙的柱子,是用深红色的埃及花岗石,柱头、柱础、额枋和檐部,则全用希腊白色大理石,山花、大门扇、瓦、廊里的天花梁和板,穹顶的外表,皆用铜做成,外边包着金箔。就连浴场内,也装饰得十分富丽,表现得华丽浮艳,这在装饰上代表了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拜占庭的建筑装饰色彩追求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如圣索菲亚教堂,“墩子和墙全用彩色大理石贴面,有白、绿、黑、红等颜色,组成图案。柱子大多是深绿色的,少数是深红色的。柱头一律用白色大理石,镶着金箔。柱头、柱础和柱身的交界线都有包金的铜箍。穹顶和拱顶全用玻璃摩赛克装饰,大部分是金色底子的,少量是蓝色底子的。地面也用摩赛克铺装”(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版,第69页)。哥特式建筑,主要以五颜六色的玻璃装饰窗子,造成建筑物内光线驳杂幽晦、光怪陆离的宗教氛围。到了洛可可建筑,装饰色彩多用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大多用金色,天花上涂上天蓝色,画着白云,追求柔媚、温软和?丽,反映了贵族们纸醉金迷的生活和娇弱敏感的心情,也标志了建筑装饰色彩走上极端并开始衰微。

尽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方建筑的色彩装饰变化多端又丰富多彩,每一历史时期自有其独特的风格个性,比如古希腊时期的朴素基调就不能与其后的巴洛克、洛可可无比瑰丽的色彩风格相提并论,然而,我们通观整个西方建筑色彩装饰调子,觉得它具有两大基本特征:其一,偏于热烈与绚烂,这表达了西方人一般所具有的外向、奔放的文化性格;其二,由于宗教建筑,是西方古代建筑的主角,为渲染宗教氛围,建筑的色彩装饰,也在偏于?丽、辉煌的“风情”中以炫目的彩色传达神秘的蕴味。

中国建筑色彩装饰的民族风尚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建筑是色彩的建筑。中国建筑外形方正,轮廓颇为简单,其形象易流于刻板而少生气,作为补救,色彩装饰常常是必需的。其一,中国建筑基本以土木构架为主,从材料看,土木在其质感上要比石头弱一些,而又不易像石头那样造型整齐,不免显得粗糙或驳杂,故需色彩来装饰;其二,木材质地疏软,长期风吹日晒雨淋虫蛀,易于腐朽,土墙更易受浸蚀剥落,所以色彩中掺入各种胶和漆 (古建筑中绝大多数颜色都与漆调和在一起使用),可以防腐防蛀,对建筑物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中国建筑装饰色彩的运用,其实是与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很早以来,中国人就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的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天地万物的纷繁变化便孕育其中。季节的运行、方位的变化,以及色彩的分类,皆与五行密切相关:春天气温怡人,树木萌芽,相配的颜色为青,方位是东,日出之时;炎热的夏天,大地欲燃,色彩便是与火的燃烧相配的赤,方位是南,为正午;黄色相当于土,为土的颜色,方位是中央;白色表示清凉气爽的秋天,为金属光泽的颜色,方位是太阳沉落的西方; 黑相当于寒冷的冬季,象征深渊之色的水,方位是北,时间是午夜。这五种颜色又有各自特定的意味:青色象征永久、平和,赤色象征幸福、喜悦,黄色象征力度、富裕及王权,白色象征悲哀和平静,黑色象征破坏和肃穆。在这种观念之下,中国建筑装饰在选用色彩时比较谨慎,一般在表示幸福和富贵之时多用赤色,为祝愿平和时多用青色。黄色是帝王之色,庶民不能滥用,所以除了皇家建筑外,不是普通民居的主色调。白色除了在江南民居建筑中的墙体颜色外,一般不常用。黑色在建筑中仅用以描绘轮廓,此外不多用。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颜色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一定光波所引起的视觉现象,是人眼视觉的一种基本特性。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颜色的生成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在五行学说的影响下,色彩成为天意或天德的象征,因而自然也就成为国祚或国运的象征;另一方面是统治者从维护其政治制度的需要出发,把颜色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确定社会地位的手段,从而使颜色政治伦理化,初步具有了尊卑高下的文化特性。比如黄色,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除极个别时期例外,一般都被看作是最高贵的色彩。崇尚黄色,从五行图中看,黄帝位在中央,中央属土。《论衡?符验》说:“黄为土色”;《管子?水地》解:“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苑也”。自然万物皆依土而生,所以土位在正中,这也许与中国农业社会与土地关系的密切、进而形成土地崇拜观念有关,所以在后来文化发展中,黄色终于成为一种地位独尊的颜色。表现在建筑中,就是帝王的宫殿,以及与皇室有关系的殿宇,外部总是施以黄色釉瓦,内部也常常饰以金黄色的色彩,甚至就直接贴上金箔。皇帝的衣服,也常用黄色,因为黄色为中央之色,所以从唐朝建立后,成为皇帝的专用色,黄袍加身,就意味着夺取了天下。黄色成为封建王权的象征。黄色也常被用在佛教建筑的屋顶装饰中,特别是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如塔尔寺、拉卜楞寺等,象征宗教教义的永恒和不断发扬光大,从而反映了宗教的庄严与辉煌。

中国建筑色彩的运用方面,与皇家建筑繁艳?丽、金碧辉煌相对立的,就是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的素雅清淡、质朴自然。我国宫殿装饰色彩的运用,唐代以前以朱、白两色为主,敦煌唐代壁画中房屋,木架部分一律用朱色,墙面一律白色,屋顶以灰、黑简瓦为主,或配以黄绿琉璃瓦剪边,色彩明快端丽。宋代木架部分采用华丽彩画,而屋顶多用琉璃。至明朝,琉璃瓦及白、黄、红、棕、绿、兰、紫、黑、翠绿、孔雀蓝、绛赭等色的砖,七彩纷呈,光晶炫目,总的趋势是越往后越繁艳。(参见陆建初《智巧与美的形观》,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22页)而园林建筑,则在色彩上与宫殿建筑截然不同,叠山垒石,周围植以花草树木,无论是建筑,还是山石,皆以原色、本色出现,一般不用琉璃瓦。“北国园林,以翠松朱廊衬以蓝天白云,以有色胜;江南园林,小阁临流,粉墙低亚,得万千形象之变。白本非色,而色自生;池水无色,而色最丰。色中求色,不如无色中求色。”(陈从周《园林丛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12页)“无色中求色”,这可以看作中国园林建筑在色彩上的最高美学追求。

中西建筑色彩对比

从中西建筑的装饰色彩上看,中国是以一种色彩为主,其余少数几种色彩并用;西方则是百彩竞艳,虽然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色彩为装饰的主色调,但没有贯穿始终的单一色调。中国建筑中的色彩与中国的哲学、政治和伦理紧密结合起来,被用来分尊卑,别贵贱,划分社会等级,色彩被伦理化了。而西方建筑中一般没有这种现象。中国建筑中的色彩由于被赋予了浓厚的伦理观念,因而在漫长的社会中比较缺乏变化,这就使得中国建筑的色彩虽然丰富多彩,但又显得较为单一,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而西方建筑中的色彩,因处于多元变化的社会文化中,所以显得变幻多端、异彩纷呈。同时,由于宗教文化的不同影响,大致而言,西方建筑色彩往往充满宗教激情,甚至富于非理性的迷狂因素; 中国建筑色彩除宫殿形象比较热烈之外,一般显得清素与优雅,比较富于理性精神。其宗教建筑的色彩之狂乱程度亦不及西方强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