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观应成派八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观应成派八大分类:【地域文化】 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应成派解释“缘起性空”的8种主要见解。①阿赖耶识,瑜伽行学派所立的第八识,意为“藏识”,能含藏前七识诸法种子。应成派认为,阿赖耶识是一种假名,无产生诸法之识,业报的成立与阿赖耶识无任何关系,亦不需要由阿赖耶识去保存。因为,因果成立是以 “缘起性空”为条件,故不许有阿赖耶识,但要安立业果不失坏。②名言中无自性。“名言” 即概念。中观应成派认为,诸法待缘生,用世俗语言所表述的一切事物,皆无独立的实体; 诸法是假施设于名言之上的,名言本身无自性,但要承认一切世俗因果作用。③名言中无外境。无著等人认为,“唯识无境”,诸法皆为人心所现,离心别无他境。应成派认为,心境平等,谁也产生不了谁,在缘起条件下,心境皆不存在。④二障,指“所知障”和“烦恼障”,印度佛气对它的解释不尽相同。应成派认为,执实种子是烦恼障,幻现的习象为所知障,一切烦恼的根本为法我执和补特伽罗我执,两者皆为无明。⑤了义不了义经。应成派从二谛、名相、空有三方面区分了与不了义,认为二谛之中,胜义谛是了义,世俗谛非了义。从名言概念说,凡有种种名言习气者皆为不了义经,一切难见难可通达者为了义经。在空有方面,凡以名言宣说一切有是不了义,显示空相,否定无我、无生、无作等都是了义经。⑥自证分,陈那所说的自己能够证知自己有认识活动的能力。应成派说,诸法不能自为能、所,同一体上不能同时存在能、所两种作用,若自己能够证知自己,缘起性空的条件就失去意义。⑦自续,事物相续发展之义。最早由清辨论师提出,承认诸法各有自相。应成派认为,诸法待因缘生,空无自体,不存在事物自续相连的因相。⑧声闻独觉有无法自性。“声闻”三乘之一,指听佛的言教而觉悟者,主修四谛,最高果位是阿罗汉。“缘觉”是从观悟十二因缘之理而得道者。龙树、月称等人认为,声闻和缘觉已证达法无我,只有这样,能得解脱。清辨认为,声闻乘无证达法无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