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县伞头秧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临县伞头秧歌分类:【中国民俗】 伞头秧歌流行于吕梁地区的临县、离石、柳林、方山、中阳、石楼和陕西榆林地区吴堡、绥德、佳县、米脂等县,因伞头为秧歌活动的核心角色,既是秧歌表演者,又是指挥者,更是优秀的民歌演唱家,因而被群众冠之“伞头秧歌”的统称。 秧歌队在一名或几名手举花伞的“伞头”带领下,在锣鼓唢呐声中扭舞行进,载歌载舞,盈街溢巷。在广场上便进行掏场子表演,又有文场子和武场子之分。文场子又称“软场子”,男女相配,手执花扇,动作优美柔和,表演细腻抒情,表现男女爱慕之情。武场子又叫“硬场子”,吸收民间拳术的表演技巧,粗犷奔放,强健有力。掏场子也叫“扭大场”、“踩牌子”,在伞头带领下,按照一定的场图(即牌子)变换队形,有猴拜观音、日月图、黄河十八阵、长城图、霸王鼎、秦王点兵、富贵不断头、双龙出海、九盏灯,等等。掏场子秧歌,首尾相接,分布均匀,瞻前顾后,交相应接,有进有退,忽圆忽方,红男绿女,舞姿翩翩,满场开花,在唢呐的长鸣声中,尤如一个巨大的花坛涌动翻腾,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伞头秧歌的另一特色,是伞头必须是能够即兴编唱秧歌,群众叫“现炒现卖”,走哪唱哪,见啥唱啥。一个好伞头,在正月里要编唱数百上千首秧歌,在一生中编唱的秧歌数以万计,有祭祀秧歌、拜谒秧歌、排街秧歌、道喜秧歌、接送秧歌、对唱秧歌等不同门类。最能表现急才快才的,要数伞头对唱。伞头相逢,互相叫唱,从上午可对唱到日落西山,群众叫做伞头“相?”,就如两鸡相斗各不相让。据传旧时曾因伞头相?引发村民大打出手。现今伞头对唱较为文明,但要唱好确非易事。已故伞头泰斗高万青、伞头大王杜云峰、著名伞头樊如林、李铭瑶、王易风、贺声亮、等等,既是文思敏捷、出口成章的民间诗人,更是民俗文化的优秀传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