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川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临川派分类:【文化精萃】 明戏曲文学流派。创作家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故名;汤书斋名“玉茗堂”,又有“玉茗堂派”之称,汤显祖重性灵反对文学复古,重内容反对格律束缚,主张文章“不在步趋形似”,认为戏曲创作应“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后者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其代表作《临川四梦》即在这种文学主张指导下写成。许多剧作家赞赏他的观点,并极力模拟其意趣和文辞风格,至明末便形成“临川派”。主要作家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所作大都是恋爱、婚姻故事,感情浓郁、情节奇特,描写细腻,辞采缤纷,具有浪漫气象。但多数作品思想境界不高;戏曲成就平平。 明代戏曲的繁荣使创作由勾栏进入了文坛。万历年间,汤显祖受进步思想家李贽等人的影响,在戏曲创作上提出了重言情、反格律的主张,得到了阮大铖、吴炳、孟称舜等人的响应,这就形成了以汤显祖为中心的戏曲创作流派。因汤是临川人,故名;或以汤的书斋――玉茗堂名之,也称玉茗堂派。该派在理论上强调戏曲要表现情,认为“文情不厌新”,提出“以意趣神色为主”(汤显祖《答吕姜山》)。同时还反对拘泥于宫调,明确表示“笔懒韵落时或有之,正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汤显祖《答孙俟居》)。但“专尚工辞”(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序》),重文采,讲究词藻。在创作上,汤显祖以突出的艺术成就,确立了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临川派“文藻斐然,选字求丽,择句务雅,已入词赋之林,非徒供粉墨之资而已”(卢前《明清戏曲史》)。王骥德也说:“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称巧”(《曲律》),其创作突破了曲律束缚,推动了戏曲创作的发展,影响深远。 明代戏曲流派,代表人物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故名临川派。汤显祖强调:“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进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又说:“《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以。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做的意趣大不相同了。”(出《汤显祖集》)他主张文学作品应以言情为主,创作了《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另有诗文集传世。明清两代一些戏曲作家摹拟汤显祖的文词和意境,被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人属临川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