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临漳撵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临漳撵花

分类:【中国民俗】

是流传在临漳县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演出一般需要演员30人,乐队近10人。撵花的表演节目有《包公错断阎罗伞》、《老道包奎》、《武大郎背爷》、《五鬼闹判》、《千里送京戏》、《三打白骨精》等戏。表演队伍以一个戏出为一组,按顺序排列,作沿街表演。丑角扮相的琉璃鬼是主要表演者,他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为撵花花头。一名修仙老道走在队尾,为撵花花尾。行进中如果有人设下点心果品桌阻拦,或来到繁华闹区,队伍可随时停下打场演出。琉璃鬼可随意指挥某一组戏出人物登场表演。最后仍由琉璃鬼在丑旦配合下表演有高难度动作的头顶油灯钻桌子、钻板凳,头顶油灯抖肩膀、扭脖子、滚爬和在桌子上表演金鸡独立、前后探海等。

在沿街表演中,队伍的变化形式有珍珠倒卷帘、卷白菜心、二马分鬃、龙摆尾等十几种。琉璃鬼可不受位置的限制,任意在队前、队中、队尾穿插即兴表演。撵花的表演时间大都在春节、元宵和寺庙打醮开光时,白天以沿街演出为主,晚上则扮成小鬼、判官,手持灯笼火把,演出《五鬼闹判》。

临漳撵花(王玺安摄)

琉璃鬼头戴红色尖形毡帽,穿红色彩裤、黑色打衣,外加兽皮纹坎肩,腰系黄丝穗大带,持阴曹地府捉拿人的令箭、虎头牌,脚穿薄底快靴,身背公文。表演到高潮阶段,琉璃鬼在丑旦的挑逗下,甩掉毡帽,光头顶一盏油灯,显得格外风趣别致。琉璃鬼的脸谱是两道醒目的八字眉,眉下白瓦块上尖下方,尖顶一直通到眉心,下端在鼻、嘴之间,红鼻尖,嘴中上牙是两个玉米芯制成的一寸长的门牙,两边的太阳穴上各有一个白点,白点中间各有一个小红点。丑旦的装束是:头上是近似戏曲头套式的黑布包头,后边扎纂,纂上插有一个半尺长的红萝卜。红萝卜上插一个红纸糊的风葫芦和两朵大红花,两个耳朵上挂两个红辣椒,手持一对棒槌,穿彩鞋、彩裤、彩衣,外套绿坎肩,腰系大红绸子。

撵花的乐队是以唢呐为主的吹管乐队,其中有主笛、配笛、闷笛、笙等。打击乐包括战鼓、大锣、二锣、镲、两对四六扇(钹)等。撵花队伍在沿街和打场演出时,唢呐伴奏和打击乐器交替进行,有时也配合使用,唢呐吹奏的乐曲主要是《抬花轿》中的曲牌和其他唢呐吹奏曲。

撵花的舞蹈动作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琉璃鬼为例,其基本动作是上身撑腰挺立,保持稳健平衡,双腿略弯,半坐蹲式的抬跳步,加之左右两边侧身顺脚的步伐、双手齐腰分开,手持铁链及双手腕的反复揉动,双肩的上下耸动,显得格外风趣、活泼、灵巧、轻松。与之配合的丑旦手持两个棒槌紧靠在挟起的双肩上,身略前倾,上身及两只小臂左右轻微摇晃,小碎台步和顺台步交替使用,加上双肩的上下左右耸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