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主体-客体的辩证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主体-客体的辩证法分类:【文化精萃】 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使用的概念,是指以人为主体、以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为惟一对象的历史辩证法。卢卡奇指出,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是黑格尔力图达到而未能达到的那种东西的合乎逻辑的继续,因此要恢复被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所歪曲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必须恢复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传统。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主体是非对象的存在物,主体的本质是自我意识,而客体则是主体设定的,其本质是抽象的意识。这样主体的能动性就只能是抽象的、精神的能动性。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就表现为主体(理念、精神)将自身设定为客体又对之加以扬弃,最终复归自身的过程。按卢卡奇的看法,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续过来的遗产,与黑格尔不同的是,马克思找到了主体和客体同一的真正的历史基础。辩证法只能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之中,存在于社会历史领域,并不存在所谓的“自然辩证法”。他批评恩格斯把辩证法推广于自然界,没有研究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使辩证法失去了革命性;列宁的反映论把思维看成是存在的反映,也不符合辩证法的同一性原则,陷入了把思维和存在割裂开来的“机械论”。卢卡奇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辩证过程,表现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在无产阶级出现以前,历史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无产阶级出现以后,它既是历史的主体,又是历史的客体,体现了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无产阶级既懂得认识客体,又能够改造客体。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既是一种无产阶级认识客体的思想意识,又是一种无产阶级改造客体、影响历史进程的实际活动。在主体-客体的辩证运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体,主体的自我意识不仅是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而且也是这一进程不可缺少的动力。只有当无产阶级的意识能够揭示出历史辩证法客观前进的进程时,无产阶级才成为历史的主客同一体,它的实践将变革现实。无产阶级革命能否爆发并将取得胜利,重要的是看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否成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