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主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主静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理学家的道德修养方法。《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主静即渊源于古代儒家,并兼采佛、道的虚静无为思想。此语首由北宋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正式把“主静”确定为心性修养的方法,并明确提出“无欲故静”的主张,以“无欲”为其重要内容。认为人的本性本来是“静”的,由于后天染上了“欲”,故须通过“无欲”工夫,才能达到“静”的境界。这一思想受到理学家的极大重视,并成为宋儒修心养性的重要方法。程颢说:“性静者可以为学”。但朱熹则认为,“当动而动,当静而静”,不赞成一味主静,在“宋人好言习静”的风气中别有见解。

是中国古代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指保持内心清静、无欲。儒、道、理三家都“主静”。儒家认为:“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礼记?乐记》)道家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庄子主张:“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庄子?天道》)理学家周敦颐认为:人的天性本是“静”的,但由于后天染上了“欲”,就不“静”了,因此,主张清静无欲。他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太极图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