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主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主食

分类:【地域文化】

客家人的主食是稻米、番薯和小麦。

客家聚居在北纬25。左右的温带与热带交界处。这里温暖多雨,普遍盛产水稻,一年两熟。这里又多系山地,有的地方水利条件较差,则种植小麦和番薯。

在一般介绍客家的书籍和文章中,少有提到客家人种植和食用小麦的,甚至有人认为,客家人“具有强烈的喜吃大米的食文化”,

给人们以客家人似乎不种植和不喜欢食用小麦的印象。其实这是不完全正确的。笔者所接触的客家人,几乎都非常爱吃小麦面粉制品――面条、包子、饺子之类。在客家山歌里,也多有反映种麦和吃麦的词句。如《程乡妇女歌》里唱道:“两造收完冬种忙,播下小麦一行行;惟有小冬稍自在,等待明春小麦黄”;又如《齐昌节景歌》唱道:“五月是端阳,饥饿日子长。麦子吃完了,谷子未曾黄”

等等,足见客家人还是种植和食用小麦的。不过,因地理气候、水利条件,小麦种植较少,产量较低,所以稻米、番薯成为客家人主食的大部分,但决不能因此而谓客家人有强烈的喜吃大米的食文化。比如,在六七十年代的河北、山东、河南一带的农村里,许多农民在自留地里不种小麦而种玉米和红薯(广东称为番薯),或者买玉米、红薯干而不买小麦,甚至用面粉去和城里人换玉米面,我们也不能因此说他们有强烈的喜吃玉米的食文化。道理很简单,人们对食的要求第一是果腹,而不是讲究美味可口。在客家居住地区,水稻可以一年两熟,番薯对土地条件要求不高,它们的产量比小麦要高得多,自然就成为客家人主食的大部分。其实,在旧时的客家人里,即使是中上之家,大米也不是他们全年每天的主要食物,番薯的用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如同北方农民现已很少吃玉米面一样,客家农民现在才真正是以大米为主要食粮,番薯也已几乎从主食类中消失(主要用来制淀粉)。

客家人传统的食用稻米的方法有多种:

1.蒸饭:将米和适量清水放入木制的底板较高的饭甑内,放入锅中水里蒸干。甑是客家特有的一种器具,状如木桶,有盖,底板较高,离底约20厘米,大小不一,一甑可蒸七八斤至十几斤米的饭。

2.焖饭:将米和适量水放入锅中加盖焖干成饭,须注意水量和掌握火候,亦称“锅子饭”。

3.捞饭:将米煮至六七成熟后再捞出蒸干,称为捞饭,余下的米汤有的喝,有的用来浆线、布和衣服,剩余部分则拌饲料喂猪。

4.煮粥:客家人的粥是?粥,而不是稀粥,是能用筷子夹起成块的稠饭。客家人说是“食(吃)粥”,而不说喝粥,原因就在于此。煮粥时放的水多些,煮的时间长些,把米煮烂开花,互相粘连,基本上无汤,粥就煮好了。旧时,中上之家早午两餐吃饭,晚餐吃粥;或者早晚两餐吃粥。一般穷苦人家,除了农忙时,大多是一日三餐吃粥的。如客家山歌《穷人叹》唱道:“满人有

?凄凉,一日三餐食粥汤”。

煮粥的时候,往往加进些薯丝。有些地方(如广西来宾县)的客家人吃粥时,喜欢用炒过的熟盐拌粥。

广东有些地方的客家农民,喜欢将稻米加少量水用微火煮熟,仍保持其颗粒状,取出晒干后储藏,称为熟米或蒲米。需要时再用来做饭或煮粥。

5.磨米粉、做粉条:将粘米、糯米加水泡涨后磨成粉浆,再挤滤成丝状,蒸煮后晾干,即成“米粉”,如同快食面一样,易于存放。米粉可用来煮吃或炒吃,很像是粉条,亦可与肉丸等一起做菜。

客家人食用小麦面粉的方法与北方人不大一样,很少蒸馒头,大概因为天气热而潮湿的缘故。他们主要用来做面条、面饼之类。

客家人的面条有两种:一种称作大面,比较宽而厚,煮食或炒食;一种称作面线,比较细,如同北方的细挂面,一般作为生日必备的食物。

面饼包括烧饼、面包之类。

番薯旧时在客家人的主食中占很大比重,尤其是穷苦农家,番薯是其一年中主要的粮食。如《穷人叹》中说:“一日三餐食粥汤”,“年三十晡

食番薯”,“三日食有两合米”。

可见其食米之少。

新鲜的番薯可以煮食或蒸食,还可切成条块和米一起煮成番薯饭。

由于新鲜番薯容易腐烂,需要窨藏和加工后存放。所谓窨藏,就是将完好的番薯选出堆放在阴冷的房间里,覆以干土存放,或堆放于地窖中,以长期保鲜。窨藏的番薯,客家人称为藏间番薯,以备青黄不接无粮食用时再取出充饥。

番薯加工的方法有两种。

1.将新鲜番薯擦碎取汁,制成淀粉,以备食用,余渣喂猪。淀粉之食用,一可直接煮成糊状,二可蒸制,三可用以裹制丸子,四可如同米粉一样制成粉条。

2.将新鲜番薯切擦成片或条,晒干后备用。片状的北方称为薯干,客家人称为“番薯层”;条状的称为“番薯丝”。薯层、薯丝一般也在缺粮时煮番薯饭食用。亦可干食,嚼起来颇有韧性,如同牛肉干一般,小孩子尤喜食。

客家人的主食中,还有一种主要是用米加工成的食品――敝(bǎn)。“敝”字,在一般的汉语字典里是没有的。它与“糕”的含义差不多,是用米粉、面粉、豆粉或其他淀粉做成的块状及胶体状食品的总称,在北方方言里一般称作糕,闽南方言里叫作“祭”(guǒ)。

畸的种类很多,以原料和加工方法及形状不同而有各种名称。这里先介绍客家人用得最多的当作主食的一种:

粑。所谓

粑,是把用饭甑蒸好的糯米饭,放入舂臼里捶打而成的一种畸。 打

粑时,须三人合作,齐心协力:两人用臼槌轮流打,另一人则不停翻转

粑,三人默契配合,一直到把臼中的糯米饭全部打烂,胶结成为一个整体,这才算打成了一块上好的

粑。旧时农忙季节到来之前,客家农户往往一次打制许多

粑以备食用。 莳田割禾如同龙口夺食,时间紧张,农民多用

粑来当田间地头之食物,既方便又耐饥。

其他种类畸还有很多,因为多系节庆点心或小吃,故留作下文再介绍。

米饭朝鲜族擅长种水稻,长年以大米饭为主食。朝鲜族用一种特制的铁锅煮饭,做出的饭分外香。

打糕将泡好的大米放水中浸泡4至5小时后,捞出控干放笼屉蒸半小时左右,再洒少许盐水焖半小时,将饭团放在木臼或石槽里用木制打糕槌反复捶打至糕状而成。

松饼把米面蒸熟后打成大粘团。再擀成小片,或把和好的米面擀成小片,包上小豆、豌豆、芝麻或苏子、栗子、白糖制成馅,蒸熟可食。

冷面按比例将荞麦面、面粉掺和轧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滤过浇上特制的汤,再放上精牛肉或鸡肉、芝麻、辣椒油等调料即成。如放牛肉片或蛋丝、熟鸡蛋、苹果片和梨片就更加美味。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五吃冷面的习惯,认为这一天吃了长长的冷面,就会长命百岁,故称“长寿面”。如今,朝鲜族冷面已遍及全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