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义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义冢分类:【中国民俗】 俗称“毁人滩”。义冢的土地来源由聚落中热心公益的人士捐赠和慈善团体购置。义冢主要的埋葬对象为:死无葬身之地的贫困农家的尸体;浮厝于荒地、寺庙多年不葬的棺柩;饿死、冻死在街头、路途的乞丐和流民;沿海受强台风大海潮冲决海塘,酿成巨灾,被淹死漂流的尸体。据原川沙县的民国《川沙县志》记载:光绪年间,全县各地有义冢65.9亩,民国初年有126.69亩。自光绪八年(1882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间,县境义冢共先后掩埋尸体1万多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中,无地少地的农民都分到了土地,义冢地作为各乡的公用土地,维持原状。1955―1957年的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农业合作社都划出一定的面积作为社员丧葬公共用地,义冢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