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义利思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义利思想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规范之间互相关系的理论。“义”指人们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利”主要指人们谋取物质的利益,也泛指各种利益。义利思想最早出现于西周春秋时期。当时,随着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支配人们社会生活的天道观开始动摇,义利观念做为一种新的适应统治阶级要求的伦理规范同时出现。《国语?晋语一》中有“义以生利”,《左传?昭公十年》中有“义,利之本也”的记载,都是这种新观念的具体反映。义利观念实质上是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要求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利益,暂时的、局部的利益服从整体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这种义利观念为儒家学派所继承,并发展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经济思想之一的义利思想。儒家的代表人物孔丘承认求利之心人人皆有,但认为对求利活动必须以“义”制约,反对违义求利,并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给了义利思想以道德及阶级对立的内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