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分类:【传统文化】 元代管理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地方机关之一。隶属宣政院。管辖范围大致为今西藏自治区的辖区,即当时的乌思(卫或前藏)、藏(后藏)、纳里(阿里)等三地区。在阿里地区设元帅二人,统辖军务,而地方行政则交由当地古格地方势力管辖;在前藏、后藏地区设都元帅二人,掌管当地蒙古驻军;另设若干万户府、千户所,管理民政或兼管军务。都元帅府内的较高僧俗官员,均由宣政院荐举或帝师提名,皇帝委任。 元代管理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即今西藏自治区的地方军政机构。为元代设在吐蕃地区的三道宣慰司之一,又称乌思藏宣慰司。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阔端派大将道尔达率兵入藏。定宗元年(1246)萨迦派教主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应邀携二侄,抵达阔端镇地凉州。次年,与阔端商定吐蕃归附蒙古条件。吐蕃地方纳入蒙古治下。后世祖忽必烈一方面命其第七子奥鲁赤出镇吐蕃,另一方面在吐蕃全面立制建政,完善行政统治体系,设置该宣慰司。乌思藏宣慰司上隶宣政院,下辖乌思藏十三万户及纳里速古鲁孙元帅府等。 该宣慰司设宣慰使5人,同知2人,副使1人,经历1人,镇抚1人,捕盗官1人。宣慰使都元帅有5人,包括乌思藏(或萨迦)本钦,是当时西藏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直接由朝廷任命。宣慰司的长官负责司内事务,配合中央政府在吐蕃地方括户、征税及征调力役等活动,有权对各万户发号施令。元代在吐蕃3次普查或核检人户,都是在乌思藏宣慰司的协作下完成的。 元朝在此派驻蒙古军队,负责驿传系统的安全并镇压反叛活动。驻扎在朵甘思的西平王、镇西武靖王也负有此命。藏史记元朝在乌思藏地区设置有11个大驿站。驿传是中央与地方政治、经济、军事联系的重要渠道,故朝廷屡次出资赈济驿户,维持其畅通。 有元一代,该宣慰司内部各万户之间的矛盾斗争一直存在。元中后期,把持该宣慰司大权的萨迦款氏贵族日趋没落,帕木竹巴万户崛起,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其万户长绛曲坚赞起兵攻打宣慰使都元帅的军队,夺取三路的统治权,并上禀元朝廷。元政府封其为大司徒,萨迦地方政权瓦解。元亡后,明朝封帕木竹巴万户宗教首领为阐化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