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白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乌白旗分类:【中国民俗】 乌旗与白旗出现于清道光年间,是兴化府(今莆田、仙游两地)两个在历史上积怨颇深、相互对立仇视的民间组织。它的主要起因缘于民间械斗。乌白旗组织多以乡村或宗姓宗族关系为纽带,与一般帮会三教九流人员混杂的情况并不相同。乌白旗起始于仙游,清人施鸿保《闽杂记》卷7说:“兴化乌白旗之始,起于仙游洋寨村与溪里村械斗。洋寨村有张大帝庙,村人执庙中黑旗领斗获胜;溪里村有天后庙,村人遂执庙中白旗领斗亦胜。由是二村械斗,常分执黑白旗,各近小村附之。”乌旗多供张真君或临水夫人陈靖姑,白旗则供奉天后。乌白旗在福建民间会党组织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其以乡村、宗姓之间的长期械斗为起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民间械斗陋俗的产物。其械斗原因,不外乎历史宿怨、宗族祭祀、风水、族田和海涂、田地、水利、渡口等纠纷所致。然而其幕后多由当地的土豪劣绅等势力操纵,代表了狭隘的地方小农利益。仙游乌白旗在林俊起义期间,曾出力支援,但其后又有反复。清代至民国期间,由乌白旗导致的民间械斗时有发生,有时甚至波及到惠安等邻县。官方虽屡加弹压,但难以奏效。1949年以后,历时百余年的乌白旗终于灭绝。 除了以上介绍外,宋元以来福建各地其他的民间帮会组织还有诸如南斗会、北斗会、铁尺会、边钱会、仁义会、百子会、拜香会、明灯会、双刀会、千刀会、尖刀会、花子会、八卦会、洪江会、五谷会、铳刀会等。这些帮会组织有的是由天地会等组织演变而来的,其他的一般规模较小,流传时空有限,因此在福建历史上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当然,作为一种民间帮会组织,它们在规制、戒律、信仰、祭祀等方面难免会有某些相似之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