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姓回鹘可汗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九姓回鹘可汗碑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保义可汗纪功碑”。全称《九姓回鹘爱登里罗汩没蜜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古突厥文碑铭。立于唐元和九年(814)。1890年发现于哈拉巴喇哈逊(黑虎城)遗址。用粟特文、突厥文、汉文三种文字刻成。其中古突厥文部分因年代久远,残损过甚;粟特文部分亦大部残毁;惟碑阳汉文部分,虽断裂八段,但保存尚属完好。主要记述自回鹘汗国建国以来一直到第八代*保义可汗的历代可汗事迹, 并详述其先世 * 葛勒可汗、 * 牟羽可汗助唐平安史之乱的功勋和摩尼教传入回鹘情况, 歌颂保义可汗保卫北庭、龟兹,维护祖国统一的功绩,为研究回鹘历史的珍贵资料。此碑收录于《蒙古考古图录》、《和林金石录》及《和林金石录校补》等书中。 又称“保义可汗记功碑”;全称“九姓回鹘爱登里?汨没密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记述回鹘 * 汗国八代可汗事迹的古突厥碑铭。唐元和九年(814)回鹘保义可汗立。1890年发现于蒙古哈拉巴勒哈逊(Kara Balgassun黑虎城)遗址。以汉文、突厥文、粟特文三种文字刻成。主要记述回鹘汗国历代可汗事迹,详述葛勒可汗、牟羽可汗 * 助唐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勋,摩尼教传入回鹘汗国的经过,保义可汗保卫北庭与龟兹、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功绩,为研究回鹘史及回鹘摩尼教史的珍贵资料。其中突厥文、粟特文部分,已残缺不清;汉文部分虽已断裂但保存尚属完好,已被收录于《和林金石录》、《蒙古考古图录》、《和林金石录校补》诸书。 亦称保义可汗纪功碑。这是1889年俄国考古学家雅德林采夫在回纥汗国旧都所在地哈喇巴喇哈逊附近发现的。发现时碑体已断裂成几块。此碑建立于公元814年, 碑文用突厥文回纥语、粟特文粟特语、汉文汉语刻写而成, 其中突厥文部分破损极严重, 仅保留了几个小块有互不连贯的文字, 译为汉文约百字左右。粟特文部分也残留不多,译为汉文不过五百余字, 汉文部分内容相对较完整,存留汉字约1600字, 还是古文。若译成现代汉语,字数还可以翻番。研究此碑可直接从汉语入手。碑额写明此碑墓主是回鹘汗国的第九代可汗保义可汗 (爱登里?汩没密施合毗伽可汗, 公元808―821年在位), 碑文内容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追述回鹘汗国建立以后的大事, 是记事碑性质。一直从开国可汗骨力裴罗起, 讲到第九代可汗保义可汗。这一部分中有特殊意义的记载是关于牟羽可汗 (移地健, 公元759―780年在位。回鹘汗国第三代可汗) 从唐朝传回摩尼教的过程, 可补汉文史书之不足, 第二部分为保义可汗纪功碑性质, 主要叙述回鹘汗国第九代可汗一生功绩, 特别是出兵西域, 帮助唐朝保卫北庭、龟兹的过程, 可与 《唐书》 记载相印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