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姓渔户的风俗习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九姓渔户的风俗习惯

分类:【中国民俗】

在旧社会,九姓渔户是被人们所歧视的贱民,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生活较苦,加以很少与陆居人们接触,故在风俗习惯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衣着。男人多穿蓝粗布衣,着短衫长裤,大襟,纽扣在右。妇女则广裙长袖,内衣绸缎,外罩布衫。在船上,男女多打赤脚,男子拉纤时穿草鞋。改贱为良前,上街进城不准穿鞋。

住宿。多以船为家,清同治五年(1867年)后,逐渐有上岸居住者。用具简单,无桌凳,很少有大型器皿。

婚嫁。明初以来,九姓渔户只能在九姓之内相互通婚,结婚仪式也较简单,嫁娶时由男家船接近女家船,保持三尺距离,新娘端坐木盆中,由女家船浮至男家船,便成婚礼。清同治以后,婚礼逐渐复杂,有以下婚俗:

婚姻由双方家长包办。订婚时,除讲明聘金外,还要送“十六盘”或“二十四盘”,困难户也要送“八盘”。十六盘有:猪肉、鲜鱼、山粉、索面、馒头、布匹、全鸡(四盘)、猪蹄(四盘)、银元(二盘)。订婚后,男方每年要向女方送三节(即逢端午、中秋、春节送礼品)。结婚前三天,男方要送酒、肉以及两担柴、两担炭给女方,以作嫁女之用。前一天,男方要请人帮忙,人数要逢双,其中一部分到女方,一部分在自己船上,还要请一对利市人,一男一女,女的到新娘船上服务,男的在自家船上。傍晚,开始送嫁妆,男女双方船只并排停泊,中铺跳板,女利市人喊一句:“称一斤”,男利市人站在男船船头上,马上接应喊“长千金”,男船上的人就把嫁妆接来传到新房里,送一件,女方喊一句,男方接一句,声音洪亮,调子优美。嫁妆很简单,一般有子孙桶(马桶)、大小脚盆、红漆托盘,以及衣服、箱子之类。结婚前一天晚上,男女两家船上张灯结彩,红烛高照,男女船上各挂一面大铜锣,齐声用锤敲打十三下,整夜不息。新娘则对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亲戚,边哭边拜,每人都要拿出一个红纸包给新娘,称为“谢礼”。新娘哭时,母亲、姐妹和女眷都要陪着哭。新娘将要起身时,岳母要教训女婿,不要欺侮她的女儿,夫妻双双要和睦。新郎听到岳母的话,要很快从自家船上走到新娘船上,对着岳母的面,双膝下跪,口讲“听岳母吩咐,一定记住!”讲毕,也要很快逃回自家船上,否则,要被女方亲戚朋友抓住,罚香烟、糖果。然后,由利市人为新娘梳头、绞面,参拜祖宗、父母,接着坐在一竹筛中等候。起身前,要吃“离娘饭”,由利市人喂吃,喂一口,讲一句利市话。

水上婚礼(叶丽娅摄)

男方的接亲船,称为“轿船”,与女方船并排,但二船要相距一米,不得靠拢,否则认为不吉利。原用木盆送新娘到男船,后改为抛新娘。抛新娘的人站在女方船上,这个人要身强力壮,又要利市(即父母双全,夫妻和睦,经济较好,有子有女),他身穿新衣,腋下捆着阔带(带子由两个帮忙人拉牢,以做保险),一脚顶住船沿,一脚在后,做马步势。新娘吃好“离娘饭”,女船利市人即打招呼,喊:“千金小姐送上来。”男船利市人接喊:“皇孙公子站起来,珍珠凉伞撑起来。”在喊的同时,女方要放火炮三个,第一个叫“招呼炮”,第二个叫“动手炮”,第三个叫“结束炮”。男方这时也放两个火炮,一个叫“进门炮”,一个叫“胜利炮”。女船放第二个炮时,抛新娘的人动作敏捷地托起新娘,一手托在背部,一手托住臀部,用力向男方船上抛去,男船接新娘的人马上接住,让新娘站在船头铺着的袋子上,这时站在篙旁的人马上拔起竹篙,将船撑起打三个圈,向上游开去。

新郎、新娘站在船头,由两位姑娘手持点燃的蜡烛,站在新人两边陪着新人,帮忙人拿出百果盒,内有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炒榧、松子等,摆在船头,点起香,对天叩拜,然后,男前女后,走到床前,对长辈进行跪拜,叫“分大小”,受拜的人都要拿出红纸包,作为见面礼。拜毕,两船又撑到一起,叫“并彩”。两船搭好跳板,来来往往,男方拿出肉圆酒,请双方亲戚及帮忙人吃。入洞房时,新娘要从船尾出阁进入船舱,新郎则要爬到上船篷背上,再爬至船篷尾部下来,进入船舱,才算入了洞房。结婚第一夜,大家要闹洞房。

三朝,新人双双到娘家拜见岳父母,叫“回门”,由岳父摆酒请新女婿。新郎去时带一些红纸包,凡女方小辈来见,都要分送一个红纸包。

生育。小儿出生前,外婆家要送催生礼,担子要一头放在床上,一头放在船板上,意思是一上一下,祝愿“快生”。送去的鸡蛋,不能烧熟,取其“好生”。碰到难产,就要请一个人站在船篷上,手拿两根竹竿,在船篷上乱打;另一个在船头上撒茶叶米。传说凡生育时都有鬼来,一打船篷,鬼就会逃走;一撒茶叶米,投胎的小孩也就会生下来了。

小儿取名,一是以地取名,即船到了哪里即冠以哪里的地名,如桐庐狗、马目佬、洋溪囡等;一是以十二生肖取名,如老鼠、狗儿;有的以水产物取名,如虾儿、买鱼等。

节日。春节前一天,要贴周宣灵王像,挂“长生纸”(用红纸剪成,很长)、“元宝”。船上各处贴上红纸,以示吉利。把船撑到离码头较远的地方,排成扇子形,与岸上人隔离开。

过春节。年三十晚上供三牲,还年福时凡妇女、小孩都要回避,不准讲话,为防止咳嗽,各人倒一杯水,不时喝一口。还年福毕,对天烧纸,在周宣灵王像前烧纸,然后才吃年饭。饭后把盛过荤菜的碗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准备第二天用。年初一妇女休息,由男人烧饭,中午吃素,晚上开荤。三四天后要去祖坟烧纸,叫上“新年坟”。从初一至元宵,每天早晚二次在周宣灵王像前点香烧纸。元宵日,船头悬灯结彩,晚上仍和还年福一样,祭周宣灵王,供酒、饭、豆腐、一刀肉、一只鸡、一条鱼、一双筷、一把刀,祭毕,一家团坐吃还福肉,叫“过小年”。

端午日,全家喝雄黄酒,吃大蒜、鸭蛋,但吃鸭蛋者要烧三根灯草火(用灯草火烧皮肤),有的人害怕烧灯草火,只好不吃鸭蛋。

信仰。每只船都供有周宣灵王像,每年六月二十四拜雷神,八月十八拜潮神。

丧葬。人死之后,移至船头,盖上烧纸,约搁半天即放入棺内。过一天,让亲人再见一面,就封棺。封棺时,一家大小持香哭泣相送。经济情况较好的做一夜道场,困难的就烧点纸钱,抬到山上埋葬。

禁忌。认为条鱼为棺材杠,鳗鱼为棺材索,忌食。鱼从岸边跳舱,忌食,应放生。鱼从江心跳舱,可食。妇女不准立船头。外人脚不洗净不得上船头。开船时不准讲话,更不准问到哪里去和什么时候到等类话。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