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九族

分类:【传统文化】

有二说,一谓从自己算起,上推父亲、祖父、曾祖、高祖,下推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宗法社会里,立宗法、定丧服、辨亲疏均以是否同宗亲属为标准。《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诗?小雅?常棣》:“和乐且孺。”毛传:“九族会曰和。”郑玄笺:“九族,从己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之亲也。”自汉代儒者直至明清刑律,多依此说。另有一说,包括异姓亲属。《诗?王风?葛

序》:“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孔颍达疏:“今《戴礼》、《尚书》欧阳说云:父族四:五属之内为一族;父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己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己之子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母族三:母之父姓为一族;母之母姓为一族;母女昆弟适人者为一族。妻族二:妻之父姓为一簇;妻之母姓为一族。”《左传?桓公六年》:“亲其九族。”杜预注:“九族,谓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及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之子,并己之同族,皆外亲有服而异族者也。”

古人谓有血缘关系的最亲近家属之称。族为有血缘关系之亲属的合称。古人认为最亲近的亲属有九族,故古书云:“以亲九族。”古代制定宗法、定做丧服,皆以此为准。语出《尚书?尧典》。但九族所包容的范围,汉代儒家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以《古文尚书》为一派的认为:九族是同姓亲族,即从自己算起,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孙、曾孙、玄孙。也有人认为这是直系亲,还有旁系亲也在九族之内,即横推至三从兄弟,以族兄弟、再从兄弟、堂兄弟、兄弟,同为高祖四世之孙。马融、郑玄《尚书》注、《诗?小雅?常棣》郑玄笺、《礼?丧服?小纪》注、《书》伪孔《传》皆随此说。《今文尚书》夏侯、欧阳认为九族也包括异姓亲属,即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见《左传》注疏。班固《白虎通?宗族》从之。

古代指有血缘关系的同姓亲属。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孙、曾孙、玄孙。《礼记?丧服小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汉郑玄注:“己为亲父,下亲子,三也;以父亲祖,以子亲孙,五也;以祖亲高祖,以孙亲玄孙,九也。”又《尚书?尧典》:“以亲九族。”《孔安国尚书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九族是本宗的五属之亲,是立宗法、定丧服的根本。宗法、丧服之轻重,依五属之亲关系远近而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九族也有包括异姓亲属之说,如孔颖达疏引夏侯、欧阳氏说,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也有祖、父、母、叔、伯、兄、弟、妻、子为九族之说。古时臣民犯罪,株连九族。详见“族”、“三族”、“五族”条。

九种血缘亲族。始见于《书?尧典》:“以亲九族。”汉儒有两说。《今文尚书》夏侯学、欧阳学以之为异姓亲族,即父族四、母亲三、妻族二。班固《白虎通德论?宗族》从之,谓:“父族四者,谓父子姓一族也,父女昆弟适人有子为二族也,身女昆弟适人有子为三族也,身女子适人有子四族也。母族三者,母之父母一族也,母之昆弟二族也,母昆弟子三族也。”“妻族二者,妻之父为一族,妻之母为二族。”《古文尚书》学家以之为同姓亲族,即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己身、子、孙、重孙、玄孙。马融、郑玄及《书》伪孔《传》皆从古文家之说。《诗?小雅?常棣》“兄弟既具,和乐且孺”郑笺:“九族,从己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之亲族也。”后代亦多指同姓亲族之九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