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龙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九龙壁分类:【传统文化】 ①在今山西大同城内。相传原系明太祖朱元璋第13子朱桂代王府前照壁,建于洪武年间(1368―1398)。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以五彩琉璃镶嵌,有巨龙9条,恣态各异,呼之欲出。1954年因壁身局部倾斜,向后迁移28米,主要部分保存了明初雕刻造型艺术。为我国现存最大琉璃照壁。②在今北京北海公园内。参见“北海”。 在北海北岸天王殿西。是一座彩色琉璃砖影壁。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建。面阔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九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雾波涛中的蛟龙浮雕。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壁东面为江崖海水、旭日东升流云纹饰,西面为江崖海水、明月当空流云图像。壁顶为琉璃筒瓦大脊庑殿顶,大脊上饰黄琉璃流云飞龙纹。影壁用四百二十四块预制的七色琉璃砖砌筑而成,色彩绚丽,古朴大方,是清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见《中国名胜词典》。 在北海北岸天王殿之西,是一座仿木结构彩色琉璃砖照壁。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建。面阔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其上为绿琉璃砖砌须弥座,壁身为彩色琉璃浮雕,顶为筒瓦四坡式。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九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雾波涛中的蛟龙浮雕,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形象生动,故名九龙壁。壁北原有真谛门,门内为大圆镜智宝殿,殿北有宝网云亭,嘉庆年间改建楼五楹,为后佛楼。其北及左右有屋室43间,内贮四藏经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该处为八国联军焚毁,仅存九龙壁,后曾修复,民国八年(1919年)又为火焚,再未重建,现辟为北海体育场。九龙壁全壁是424块彩色琉璃砖砌成,是清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 位于市区东街路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为明太祖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照壁。壁坐北向南,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底部为须弥座,高2.09米,刻有41组二龙戏珠图案,束腰部浮雕为狮、虎、象、飞马、麒麟等动物。顶部为仿木构建筑,琉璃瓦顶,雕花脊兽,顶下为琉璃斗?。中部为壁主体,高3.72米,壁面雕有九条巨龙,奔腾之势跃于壁上。两侧配有日月图案。整个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艺术精湛,绚丽壮观。清人方坦《九龙壁歌》云:“琉璃照壁盘九龙,之而恍惚腾云中。” 位于北海公园北部。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建。高5米,厚1.2米,长27米,全以彩色琉璃砖砌成。南北两面各有蟠龙九条,戏于波涛之中,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东面嵌海水、流云、日出图,西面嵌海水、流云、明月图。上为琉璃瓦庑殿顶,正脊饰有流云飞龙纹。壁北原有庙宇,后毁于火,此壁即为庙宇门前照壁。国内现存三座九龙壁,另一在北京故宫内,一在山西大同市。唯北海九龙壁双面有龙,是古代琉璃建筑艺术珍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