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书法不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书法不隐分类:【传统文化】 原为春秋时,孔子对晋国太史董狐的赞语,后成为我国古代史家著史公正无私的观念和传统。 周匡王六年(前607),晋灵公无道,欲害正卿赵盾,盾族人赵穿攻杀灵公,董孤认为责在赵盾,遂书曰:“赵盾弑其君”……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左传?宣公二年》) 唐代刘知几著《史通》,认为“书法不隐”即“直笔”的一种表现,遂将其纳入“书法直笔论”中。他不但把“直笔”同“曲笔”(歪曲历史)作为两种对立的史学观点和史学方法,而且把它们看成是两种对立的道德品质。从而,“书法不隐”便发展成系统完整的史学理论,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宋史?袁枢传》称:袁枢兼任国史院编修官时,分修宋史列传。北宋末年“奸相”章?的子孙,以同乡关系请他对章?传加以文饰,他听了勃然大怒说:“子厚(章?字)为相,负国欺君,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袁枢为人正直,做为一个撰史者,他继承了古代史家公正无私的优良传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