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乳源瑶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乳源瑶族自治县分类:【传统文化】 县级民族自治地方。1963年10月1日成立。位于广东省北部,西北与湖南省邻接,东与韶关市相接。面积2126平方公里。人口188500人。主要有瑶、壮、汉等民族。县政府驻乳城镇。境内多山,主要山脉有五指山、天井山。河流有武水、浈水等。林业资源丰富,有大片原始森林和竹林。瑶族多住山区,以林业为主,部分经营农业。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豆类、薯类等。盛产油桐、油茶、棕皮、板栗、沙梨、冬菇、茶叶等。 1963年10月1日建立。位于广东省北部。东与韶关市相接西北与湖南邻接。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乳城镇。宋乾道三年(1167)设乳源县, 因乳江发源境内,故称。1957年在曲江、乐昌、乳源三县所属瑶族地区曾建立韶边瑶族自治县, 1963年与乳源县合并建立乳源瑶族自治县。居民有瑶、汉等族。境内多山,林业资源丰富,绵延几十公里的天井山、五指山,有大片原始森林和原始竹林。瑶族多住山区,以林业为主,部分经营农业。物产有油桐、油茶、山棕、板栗,沙梨、冬菇、茶叶等。建有水电站,自动排灌沟设施等。 位于广东省北部,距广州市183公里。人口17.7万,面积2125.5平方公里。境内有汉瑶等民族。南宋乾道三年(1167)析置乳源县,属韶州。因县北有钟乳穴,穴中水南流而得名。1956年析曲江、乐昌、乳源三县部分设立韶边瑶族自治县,1963年以乳源县及韶边瑶族自治县辖区设立乳源瑶族自治县。1983年隶属韶关市,县人民政府驻乳城镇。县处南岭山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主要山峰有猛坑石、天门嶂、太平顶、老头山、天井山等。最高山为猛坑石,海拔1902米,为广东省最高峰。主要河流有武江、南水(乳源河)、杨溪河、大潭河等。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有西郊温泉、云门寺、青溪河洞自然保护区等名胜。农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油菜、大豆等。林木以松、杉、樟、楠、竹为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