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乾隆年间起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乾隆年间起义分类:【地域文化】 亦称 “苏四十三起义”。系清乾隆年间甘肃撒拉族、回族联合反清抗暴斗争。雍正、乾隆时期, 清廷在循化设营立厅、晋升土司官职, 加强了对撒拉族人民的统治, 阶级矛盾日趋紧张。撒拉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也在教派矛盾的掩盖下日益加剧。乾隆二十六年 (1761) 以来, 撒拉族内部伊斯兰教新老教派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清廷实行 “赦一剿一, 以分其力” 的政策, 偏袒老教, 镇压新教。将新教创始人马明心逐出循化, 并以 “重罪” 发其首领贺麻路乎至边疆 “给兵丁为奴”, 封闭新教清真寺等, 使矛盾更加激化。乾隆四十六年 (1781), 新教群众在苏四十三、韩二个领导下, 攻占了老教不少村庄, 打死清水河东庄 “哈尔” 韩三十八, 提出了 “杀老教、灭土司” 的口号, “教派之争” 发展到顶峰。清朝陕甘总督勒尔谨派兵前往弹压, 扬言 “为老教作主”、“尽清新教”, 迫使苏四十三等揭竿而起, 杀死兰州知府杨士玑, 河州协副将新柱, 新老教派斗争随之转变为新教群众的反清斗争。3月, 起义军攻占河州 (今临夏), 回、东乡族人民纷纷响应。时马明心被监禁兰州, 起义军进抵兰州西关, 围城求释; 布政使王庭赞施缓兵之计, 迫使马明心登城 “劝退”, 计不得逞而杀之。起义军攻城不下, 退守华林山。6月, 被清军攻破, 苏四十三等全部牺牲。清廷对参加斗争的群众实行血腥屠杀, “逆党皆正法, 妇女遣伊犁给兵丁为奴, 男孩遣云南监毙”, 起义者的 “房屋多毁”、“所余田地被统治者没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