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事功之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事功之学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中注重实事实功的唯物主义哲学派别,与重义轻利、轻视事功的义理之学相对立。事功学派以北宋李觏、王安石等发其端,以南宋陈亮、叶适等集其成,以明清之际颜元、李?等殿其后。李觏说:“人非利不生”,“焉有仁义而不利”(《李直讲文集?原文》)。陈亮主张:“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转引自《止斋文集?答陈同甫》)叶适也同样重视事功,主张“务实而不务虚”,用功利衡量义理,强调理论必须通过实际活动来检验。这种重视实际效果的观点同道学家“舍实事而希影象,弃有用而为无益”的性理空谈形成鲜明的对比。颜元认为义和利是统一的,“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世上耕田种地的人没有不求收获的,打渔的人也没有不求得鱼的。他批评“后儒乃云正其谊不谋其利”是错误的,应该改正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四书正误》卷一)。事功之学一般反映的是工商业地主的利益,政治上主张改革内政,经济上主张农商并重、扶持商贾,在民族战争中主张积极抗战,在思想上则公开标举实事实功的旗帜,批判“谈性命而辟功利”的唯心主义道学,成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阵营中的重要派别。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