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事功学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事功学派分类:【传统文化】 南宋时期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学派。分为陈亮为代表的“永康之学”和叶适为代表的“永嘉之学”。事功学派是在同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的斗争和论辩中发展起来的。陈亮、叶适主张“道”在事物之中,是事物之理,不能离开事物而空言“道”和“天理”。陈亮“道之在天下,何物非道,千涂万辙,因事作则”(《陈亮集?与应仲实书》)。叶适认为“自古圣人,中天地而立,因天地而教,道可言,未有于天地之先而言道者”(《习学记言》)。事功学派在教育思想上颇多卓识,在教育目的、教育作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治学风气各个方面都有他们的主张。特别是反理学教育方面。就教育目的而言,他们主张培养德才兼备、智勇双全、文武兼贤、本领宏大,能够开拓古今、推倒一世、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真正的士,首先要有道义的修养,而道德修养不能只做装饰,要见诸事功,所谓“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叶适集?赠薛子长》)。陈亮、叶适的教育内容,也包括讲习儒经,但他们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儒经是古代文献,具有“史”的性质,总结了历史上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为当今兴功立业的借鉴,要求受教育者从经中所载的治迹治道中得到参证,因时因事,用于民生日用之间。同时,陈、叶主张教育内容应当广通博洽,百家异流皆可入学,目的是取长避短以利于用世。该学派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论和学风。其中学以致用是其教育方法和学风的基本特色。陈、叶认为,“学以致用”不仅是掌握知识和艺能的唯一目的和基本原则,而且是验证知识和巩固艺能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言耳”(《习学记言》),是他们所强调的根本所在。陈亮、叶适提倡刻苦自学、严谨治学;大胆批判,勇于创发。同时重视师友之间的讲论和争辩。事功学派的教育思想成为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人的思想先行,又成了清代汉学大师们的学术依据。该学派的著作被后人统编成《龙川文集》、《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传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