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事物之实核于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事物之实核于见分类:【传统文化】 明代王廷相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命题,语出《慎言?见闻》:“事物之实核于见,信传闻者惑”他十分重视由“接物”而生“见闻”的感性知识,坚持从物到感觉到思维的路线。他说:“物理不见不闻,虽圣哲亦不能索而知之。使婴儿孩提之时,即闭之幽室,不接物焉,长而出之,则日用之物不能辨矣。”(《雅述》上篇)他还把人的知识分为“天性之知”和“人道之知”两种,他说:婴儿在胞中自能饮食,出生后便能视听,这是“天性之知”。至于人们通过学习、思考、教训和疑问而获得的知识,这就是“人道之知”。这里所谓“天性之知”,是指人的本能活动,人的生理所具有的感觉和知觉的能力;而所谓“人道之知”就是从后天经验中所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的获得“人也,非天也”(《雅述》上篇)。这些看法都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前提,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划清了界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