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郎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郎神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灌口神”、“清源妙道真君”。民间普遍信仰的水神之一,盛行于四川及江南地区。旧时梨园业、杂技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碉。因四川灌县曾建有灌口庙,内祀李冰父子,民间皆称其为“灌口二郎”,故又称“灌口二郎神”。相传该神主司水患,夏历六月二十四日为神诞。有关二郎神记载始于唐代,宋时许多地区都有祭祀二郎神的风俗,传说为李冰次子,故名。《事物纪原》卷七:“元丰时,国城之西,民立灌口二郎神祠,云神永康导江县广济王子。王即秦李冰也。《会要》谓冰次子郎君神也”。二郎神来历颇为复杂,一说为蜀汉王孟昶。《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引《贤奕》曰:“二郎神衣黄弹射拥犬,实蜀汉王孟昶像也。”一说为晋时邓遐。《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九四七云“二郎神庙,在府城忠清里。神姓邓,讳遐……挥剑截蛟,数断而出,自是患息,乡人德之,立祠祀之。以其尝为二郎将,故尊为二郎神”。一说为隋故将赵昱。宋王?《龙城录》云:“赵昱,隋末拜嘉州太守,时犍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隋末大乱,潜以隐去,不知所终。”又《常熟县志》云:“隋赵昱,弃官去,不知所终,蜀人见昱教员乘马越流而过,因立庙灌江,呼曰灌口二郎神。”宋真宗赵恒加封其为“清源妙道真君”。一说为毗沙门天王次子独健。《〈封神演义〉漫谈》引不空译《毗沙门仪轨》中有记载。此外,一说为《封神演义》中的杨戬。近代民间所信仰的二郎神,乃是揉合了毗沙门王子独健、李冰父子以及赵昱的形象。旧时梨园业所供奉的二郎神,即是有“清源妙道真君”之称的灌口二郎神赵昱。元明杂剧《二郎锁齐天大圣》、《灌口二郎神斩健蛟》等二郎神皆为赵昱形象。由于这些戏中大多表现二郎神降妖伏魔的本领,因此,极受梨园优伶的偏爱敬重,将其奉为祖师,实有保护神之意味。清朝以后,二郎神逐渐不为优伶们所供奉,而代之以唐明皇。杂技业所以供奉二郎神,则是由于同梨园业皆属娱乐性质的缘故。 ①古代神话人物。一说据《朱子语录》谓指秦蜀郡守李冰次子,但不言其名。据邓?《常熟县志》载,李冰之子尝除蜀郡都江之蛟孽,有水功,故立庙以祀为水神。而神话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称二郎神为杨戬,大约据此演化而来。另一说据《苏州府志》谓当指隋代赵昱,据说赵昱仕隋曾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太守,有蛟患,入水斩之。卒后,嘉州水涨,蜀人见赵昱在雾中乘白马越流而过,故立庙于灌口,号“灌口二郎神”。而道教典籍《三教搜神大全)则谓赵昱原为青城山(在今四川灌县》道士,被隋炀帝起为嘉州太守,死后成神。②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北宋词以柳永所作最早,见《乐章集》。调有两体。起句为三字句者名《二郎神》,又名《十二郎》。双调,104字,其上片8句,其下片10句,皆5仄韵。起句为4字句者名《转调二郎神》,首句比前一体多一字,以下句读亦颇不同。其他摊破句法或添字、减字,皆变格。详见《词谱》卷三二。③曲牌名。南北曲皆有,均属商调。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南曲另有《二郎神慢》,入商调引,与词牌《二郎神》相同。 所知者有四:①李冰子二郎;②隋赵昱;③杨戬;④晋邓遐。民间传说中影响较大的是二郎神杨戬;俗亦以为他是灌口二郎神。《西游记》第六回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遣灌口显圣二郎真君前往擒之,孙悟空笑谓二郎曰:“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民间所传的二郎出身、姓氏及事迹,大略如孙悟空所言。《封神传》写杨戬助周灭殷并降梅山七怪等事,揭出其姓名。至清末民间说唱鼓词(如《沉香救母雌雄剑》)等曲目中,始明言杨戬是“临江灌口二郎神”。同为灌口二郎神的还有李冰子二郎及赵昱。二郎神杨戬的形像是“头戴一顶三山帽,身披锁子甲黄金,面白微须三只眼,手使三尖二刃锋”,“牵着狗来驾着鹰”。汉族民间传说《二郎神的扁担》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天上有9个太阳轮流出现,昼夜不分。二郎神用扁担挑起两座山追赶太阳,把8个太阳压于山下,扁担压断了,山砸死了监工修长城的官员。二郎神没追到的那个太阳,就是现在的白天我们看见的。二郎神断的扁担留在兴隆县和遵化县。故事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封建徭役压迫的痛恨,希望有神力来消灭凶恶的官吏。流传最广的还是《劈山救母》及《西游记》中的二郎神。 民间传说中的神名。宋以后各地多立其庙,有四种说法。①指秦朝蜀郡太守李冰之次子。史载“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是因李冰开凿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个儿子。”传说二郎随父至蜀。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寻找洪水祸源,曾遇七个猎人,共同战胜水怪孽龙,用铁链将其锁在伏龙观石柱下深潭中,遂无水患。事出《朱子语类》卷三及《灌志文征》卷五《李冰父子治水记》。②指隋末嘉州(今四川乐山一带)太守赵昱。传说犍为潭中有蛟龙为害,赵昱率甲士千人,及舟男万人,夹江岸鼓吹,赵昱持刀入水割下蛟首。众人视为神明。隋末大乱时赵昱弃官隐去。后嘉州水涨,蜀人见赵昱雾中乘白马越流而过,因立庙灌江,呼曰“灌口二郎神”。事出宋王?《龙城录》及《常熟县志》。③指《封神演义》中杨戬。他助周灭殷。《宝莲灯》则云杨戬为三圣母之兄。《西游记》第六回写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派灌口显圣二郎真君前往擒之,孙悟空笑曰:”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④指晋朝襄阳太守邓遐。相传沔水隈潭极深,先有蛟为害,邓遐拔剑入水,截蛟数段,自是患息。乡人德之,为立祠祀之,因邓遐曾为二郎将,故尊为二郎神。事出《太平御览》卷六二引《盛弘之荆州记》及《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