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里头遗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里头遗址

分类:【传统文化】

早商文化及夏代文化遗存。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伊河、洛河之间。1959年起发掘。目前分四期遗存,年代约当公元前1500年―前1600年之间,早于郑州二里冈文化。三、四期系早商遗存,一、二期系夏文化。出土锛、凿、刀、锥、鱼钓、戈、戚、镞、爵、铃等青铜器,为迄今所发现最早青铜器之一,说明青铜器并非自铸造礼器始。铜爵虽表面粗糙、无花纹铭文,然已采用复合范铸造。一直径17厘米、厚0.5厘米圆形铜片上,四边镶绿松石61块,中间以绿松石嵌出两圈十字形图案,系我国最早“铜镶玉(石)”工艺之突出代表。遗址上层发现早商宫殿基址,现存夯土台基东西长108米,南北宽约100米,据推断,宫殿由堂、庑、庭、门等组成;殿堂木构,面阔8间,进深3间,木骨为架,草泥为皮,四坡出檐。为迄今发现的最早之宫殿基址,在某种意义上开中国宫殿建筑之先河。已将二里头遗址同期文化命名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或系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的国都。对探索夏代文化极有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偃师市西南9公里二里头村南、洛河故道北。1959年开始发掘。遗址内含介于龙山文化晚期和郑州二里岗商文化之间的古文化,对夏商考古具重要价值。这种文化遗存于1952年在河南登封玉村遗址首先发现,1956年又于郑州洛达庙遗址发现,一度称为“洛达庙类型”。因二里头遗址文化堆积丰富,范围大,遗存更具典型性,故命名为二里头文化。遗址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头、四角楼,面积达3平方公里,文化堆积厚达3―4米,可分为四期。现已发掘出宫殿遗址、居民区遗址、制陶作坊、窖穴、墓葬等。已发掘2座宫殿建筑遗址。1号宫殿基址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残高0.8米,平面呈正方形。中部偏北处有长30.4米、宽11.4米的长方形台基,上有一周排列整齐的柱穴,每个柱穴前侧还有2个小柱穴。殿前有广庭,面积达5000平方米,基址四周有一面坡或两面坡式廊庑建筑。据遗址可复原出一座高大轩敞的四阿重屋式殿堂,加上回廊的出现,可以说它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从形制到结构都保留有早期宫殿特点,并为以后历代宫殿所沿用。殿堂后还有一座大墓。商代早期墓葬中,有6座形制较大,出土有铜爵、铜戈、铜戚、玉璋、玉钺、陶甭、陶觚、陶盆、漆豆、漆筒形器、石磬等珍贵文物。墓坑大小,随葬物多少,有明显阶级差别。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也表现出熟练精巧的镶嵌技艺。二里头遗址经测定,时间当在夏商时期,距今约3500―3600年。目前学术界或认为遗址第一、二期为夏文化遗存,第三、四期则是商汤都城西毫的遗存;或认为郑州商城是西毫,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的一处都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