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道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于道泉分类:【地域文化】 现代著名藏学家,我国现代藏学的奠基者之一。山东省临淄县人。汉族。毕业于齐鲁大学,精研世界语。民国12年(1923)人北京大学,师从梵文学家纲和泰学习梵文和藏文,研究佛经。从此对藏文和藏族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民国14―16年(1925―1927)拜雍和宫喇嘛为师,学会了藏文和蒙古文,并将藏文本《仓央嘉措情歌》译成汉文。后来到京师图书馆从事满、蒙、藏文书籍的采编,并学会了满文。17年(1928)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年(1930)发表《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23年(1934)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现代东方语言学院学习土耳其语,后又随巴考(J.Ba-cot)、拉露(M.Lalou)、李盖提(L.Ligeti)等藏学家学习藏文文法、古藏文、蒙古文文法和民俗学,同时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从事满文书籍编目工作。27年(1938)赴英国,入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任高级讲师,教授汉语、藏语和蒙古语,并将100多首藏族民歌译成德文。在英国的10年,除了担任教学工作外,主要钻研心灵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回到祖国。最初任北京大学文学院东方语文系藏文教授,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调到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任教。1953年主持编纂《藏汉对照拉萨口语词典》。“文化大革命”期间,其教学和科研工作均中断。1973年以后,创制出一套精巧的汉语数码代字,并加以利用,设计出一种十分简便的方框式盲文符号方案。1982年撰写了《普通文字的数码代字:数字化文字与拉丁化文字对照》一文,提交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学术会议。 于道泉曾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世界语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区社会福利基金会名誉副会长等职。论著有:《美国地理入门》、《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达赖喇嘛于根敦珠巴以前之转生》、《乾隆御译衍教经》、《译注明成祖遣使召宗喀巴纪事及宗喀巴复成祖书》、《藏汉对照拉萨口语词典》(主编);论文有:《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资料汇编?序言》、《藏文数码代字》等;译著有《空山灵雨》、《妒花歌》(均为汉文译为世界语)等。1992年在北京去世。 汉族。语言学家。字伯源,山东省青州府临淄县葛家庄人。1920年从山东省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入齐鲁大学为选读生,主攻数学、欧美史和社会学。1923年考取官费留美,未去。1925年至1927年在梵文教授钢和泰的指导下,在北京雍和宫学会藏文和蒙文。1926年在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前身)做兼职采编。1927年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助理员。1934年赴欧洲学习、研究。在法国巴黎大学现代东方语言学院先是学习土耳其语,后又随巴考、拉露、李盖提等人进修藏文文法、古藏文、蒙古文文法和民俗学,同时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做满文书籍的编目工作。1938年到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任高级讲师,教授汉语、藏语、蒙语,在这期间,把一百多首藏族民歌译成德文。在英国11年,主要钻研心灵学。1949年夏初回到北京,入北京大学任文学院藏文教授。1951年后曾任中央民族学院民语一系藏学教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世界语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区社会福利基金会名誉副会长。一生致力于藏语文教学和研究,发表的专著有:《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达赖喇嘛于根敦珠巴以前之转生》、《乾隆御译衍教经》、《译注明成祖遣使召宗喀巴纪事及宗喀巴覆成祖书》、《藏汉对照拉萨口语词典》、 《美国地理入门》;论文有《藏文数码代字》;译文有: 《空山灵雨》和《妒花歌》,是公认的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和推动藏学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藏学泰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