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南傣族地区佛教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云南傣族地区佛教文化分类:【传统文化】 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佛教,属巴利语系,亦即南传的上座部佛教,较之北传的小乘佛教独具特色,南传巴利语系佛教与汉传大乘佛教具有较密切深厚的渊源关系。约公元7世纪上座部佛教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初无塔寺,佛经亦由口耳相传,由于战乱而消亡。战事平息之后,佛教又由勐润(今泰国清边一带)经缅甸景栋传入西双版纳,随之传入泰润文书写的经书,现在傣族地区的润派佛教即为此传。另有缅甸摆庄派佛教传入德宏州等地。13世纪后期傣文创立后始有傣文贝叶经。从此,佛教广泛流传于傣族之中。明隆庆三年(1569年),西双版纳土著统治者与缅甸南方洞兵王朝联姻,缅甸金莲公主嫁与第19代宣慰使刀应勐时,缅国王派僧团携经及佛像随来传教,最初在景洪地区兴建大批寺塔,不久缅僧又将佛教传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故上座部佛教盛行于这些傣族地区。现在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按其名称可分为润、摆庄、多列、左抵四派,又可细分为八派。僧阶大体分为帕(沙弥)、都(比丘)、祜巴(都统长老)、沙密(沙门统长老)、僧伽罗贽(僧王,长期虚职)、帕召祜(阐教长老)、松迪(僧正长老)、松迪阿迦摩尼(大僧正长老)等八级,最后两级在整个西双版纳地区只分别授予傣族和布朗族各一名,成为地区最高宗教领袖。在信仰上,傣族佛教徒只尊崇释迦牟尼,拜佛时不供香烛。现今,云南西双版纳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吸引游人,傣族上座部佛教建筑艺术、佛事活动、节日也成为重要旅游文化资源,如云南德宏州的佛寺建筑、西双版纳傣族八角亭(佛塔)均造型精美,别有风格。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