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梦秦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云梦秦简分类:【传统文化】 战国晚期到秦始皇三十年秦国竹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现藏湖北省博物馆。11号墓是秦狱吏名叫喜的墓葬。死者头、腹、足各部分随葬竹简1100多枚,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墨书秦隶,多单面写于篾黄面,少数两面书写。经整理编纂,篇目有《编年纪》、《语书》、《日书》、《为吏之道》、《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等9种。《编年纪》52简,记述了秦昭王元年(前306)到秦始皇三十年的历史。这是继《竹书纪年》之后又一篇编年体史料,在史学研究上有重大价值。竹简中最重要的是后面5篇记载秦法律的600多枚竹简。这些法律初定于商鞅,后又经昭王至始皇多次修订,是目前我国最早的法律条文,在中国法制史和世界法制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1975年12月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共1155支,另有无法缀合的有字残片80片。简长23.1厘米至27.8厘米、宽0.5厘米至0.8厘米,以细绳分上、中、下三道偏连成册。简文为墨书秦隶,一般书于篾黄上,少数两面墨书,字迹大部分清晰可辨。出土时,编缀的绳索已?没,前后次序大部分散乱,经整理编纂,内容有下列十种: 《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日书》乙种。其中《语书》、《效律》、《封诊式》和《日书》乙种四者原有书题,其余几种书题是秦简整理小组拟定的。继1975年12月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竹简出土后,1989年年底,考古工作者在云梦睡地6号秦墓中又出土了一批秦代竹简和木牍。这批竹简约150枚,出土时大部分已残断。完整的简长约28厘米、宽0.5―0.7厘米、厚0.1厘米,整册简用线分上、中、下三道编串而成,简文系秦隶,墨书字迹大部分清晰可辨,内容为秦代法、律、令,即田律、禁苑律等;其中有些内容与1975年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竹简内容相似,有些是第一次发现。这两批秦简所反映的内容都是战国晚年到秦始皇时期,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前所未见的丰富材料。同时,也是校核古籍的重要依据。出土的载有秦律的竹简占竹简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对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法律,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的,以唐律最早。隋代以前的律文,只留下零章篇断。在法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秦律,过去史书上只有零星记载。如商鞅所制定的秦律只记有“盗、贼、囚、捕、杂、具”六个篇名,具体的内容则无从确知。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载秦律的丰富内容,反映了秦的法律制度已相当完备,对于研究秦代的农业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贸易和手工业生产的政策和制度、以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秦简在古文字学和考古学上也有很大意义,简上的文字是用毛笔墨书的秦隶,这说明隶书的萌芽在秦始皇以前就已经出现,所谓程邈作隶只是对流行的隶书字体加以一定的总结。十几年来,对于云梦秦简的整理研究,学者们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其中主要著作有: 《云梦睡虎地秦墓》(文物出版社、1981年2月)、《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一版)、《云梦秦简研究》(文物出版社、1978年11月)、《云梦秦简初探》(高敏,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1月)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